go to the main content area
:::

【社論】軍民同在護家園 深化全民國防真諦

Date:2025/11/09 Clicks:31

 總統賴清德日前分別視導陸軍特戰指揮部、33化學兵群、53工兵群等部隊,在聽取官兵分享投入救災的經驗後,除表達內心感動,也特別提及,國軍的工兵群,像是「黑夜騎士」,化學兵群則是一道「重生的光」,不僅照亮黑暗,也帶給人民希望;而特戰部隊肩負搜尋失蹤者與救援民眾的任務,可說是「救命英雄」。他強調,「國軍不分軍種扮演這些角色,大家都是黑暗騎士,也是重生的光。每個部隊在投入救災時,都是在拯救生命、重建家園,希望讓受災民眾能盡快恢復正常生活,正因這份愛心與真誠投入,讓國人對國軍更加欽佩。」

 賴總統也語帶感性表示,服役期間曾多次見證國軍協助民眾的身影,仍記憶猶新。他認為,從早期農忙期間的助割,到各種天災發生後,必然可以看到國軍身影的現況而言,此一模式已在社會形成「軍愛民、民敬軍」根深蒂固的文化,難能可貴。而無論是戰備或救災任務,國軍官兵也會深深感動於在許多場合看到民眾友善的揮手,或是致敬的眼神,如同千言萬語的暖流。這股「軍愛民、民敬軍」的風氣,日漸在社會各個角落發酵,讓全體官兵深受鼓舞。

 我們以近期順利完成的陸軍「陸勝1號」操演為例,參演部隊臨時進駐彰化縣溪湖鎮汴頭社區保安宮,社區居民得知軍隊來訪後,感到無比高興。在隔日部隊因任務離開時,特別組成「千歲團」向官兵敬禮、道別,照片在網路瘋傳,也被媒體大幅報導,讓官兵感到無比窩心。

 當時,汴頭社區居民看到官兵進駐,長輩們趕緊動起來,更準備礦泉水給官兵。居民說,國軍就像保安宮的神明一樣「保護著這片土地」,認為國軍就像大王公(保安宮主神),當然要致以最高的敬重;同樣地,借用場地的部隊官兵,也展現軍隊節制之師的氣度,裝甲車輛進進出出,大家都會相互提醒要注意安全,就是要用最佳的表現,彰顯國軍平日的訓練成效。

 此外,年前陸軍第10軍團所屬58砲指部實施戰術機動演練,操演部隊車輛行經大肚地區時,沿途民眾聽聞國軍相關訊息,除沿途揮手致意,更有國中校長率領師生製作加油牌並自備國旗,於機動路線上為國軍官兵加油打氣,以實際行動表達民敬軍作為。

 其實,有關民敬軍的例子,不勝枚舉。不久之前,為因應國家整體規劃與地區長遠發展需求,陸軍砲訓部遷駐臺南市關廟區,原本的永康駐地則進行搬遷作業。為歡送砲訓部機動車隊前往關廟,永康民眾扶老攜幼,前往營區大門,手持「砲校啟新章,榮光照永康」、「湯山啟程,永康飛騰」等紅布條,揮舞國旗,揮手與官兵道別。部隊順利抵達新營區時,關廟地方仕紳、民眾也熱情揮舞國旗,在營區大門前迎接,並致贈在地特產麻竹筍,祝福砲訓部與地方共融共榮,帶動關廟地區的繁榮與發展。

 一般民眾的敬軍模式,有時雖然只是小小心意,卻讓官兵感到溫馨滿懷。不久前澎湖一家飲料店為力挺國軍戰備訓練辛勞,老闆娘親送飲料到營區,為參加操演官兵加油打氣。更有愛國民眾在雙十國慶期間,提供免費飲料給官兵享用。而提到民敬軍的事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軍友社榮譽理事長李棟樑,至今仍然每年都造訪國軍各部隊,特別是偏遠駐地探望官兵,不分酷暑與嚴冬,其情可感。

 多年來,國軍在救災方面的努力與付出,讓國人深刻感受國軍存在的重要價值。除早年臺灣經濟轉型時期,農村因人力不足,各地部隊定期派員投入協助,維護農民生計之外;在1997年口蹄疫期間,以及歷年寒害重創畜牧業與養殖業時,國軍也會派遣人力,協助消毒及後續處理工作;當SARS與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化學兵部隊與軍醫人員更無懼危險,進入醫院及嚴重感染區域,展開消毒及各項篩檢醫療作業,只希望全力降低疫情對社會的衝擊。

 此次「樺加沙」颱風造成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光復鄉許多街道及家戶覆蓋污泥,更造成許多人員傷亡、失蹤,是臺灣幾十年來少見的重大災情之一。事件發生後,國軍立即發揮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精神,投入救災工作。有些官兵是則在休假期間,自發前往災區當鏟子超人,他們毅然投入救災工作的信念,令人敬佩和感動。

 《曾胡治兵語錄》云:「愛民為治兵第一要義,須日日三令五申……」這就是國軍愛民助民精神的體現。全體官兵必須體認,在戰訓本務之外,投入愛民助民工作,正是力行保國衛民天職,對於深化軍民同心,凝聚全民國防,意義深遠。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