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he main content area
:::

【社論】接裝攻擊型無人機 有效提升嚇阻量能

Date:2025/11/26 Clicks:9

 面對區域安全情勢變化,以及應對中共擴張威脅,國軍全力推動整體防衛戰力轉型。國防部長顧立雄日前視導無人機訓練中心,在了解ALTIUS-600M攻擊型無人機接裝訓練狀況後表示,此次接裝象徵國軍在建構無人載具作戰能量上邁出重要一步,也代表國軍在現代作戰環境中,已建立並深化不對稱作戰優勢能力,對國軍「多域拒止、韌性防衛」作戰整備方向大有助益。

 近年國軍依防衛作戰需求,積極籌獲各式無人載具。ALTIUS-600M為性能優異之攻擊型無人機,具有高速、遠距、低可偵性與穿甲破壞等特性,可執行攻擊、偵照、監控等任務,發揮即偵即打之高度戰場適應能力。此型無人機的陸續獲裝,使我國在低成本、高效率的打擊模式上更具彈性,也加速部隊在「偵打一體」任務中的擊殺鏈。投入部隊後,將有效提升海、陸、空多向威脅下的反制能量,讓前線部隊在遠距接觸下對敵形成實質壓力,減少人員戰損。

 現代戰場型態,在烏俄戰爭中已完整呈現。烏克蘭運用廣泛且創新的無人載具,在偵察、火力引導、攻擊等任務上,展現驚人效益。其低成本、多樣化的作戰能力,也創造諸如「地獄景象」的軍事用語,重塑當代不對稱作戰內涵。烏克蘭經驗顯示,即使兵力有限,只要具備充足的無人載具數量、有效的操作訓練、完備的後勤與指管機制,就能在作戰中持續造成敵方壓力與代價,並取得戰場主動權。

 國軍在此戰場趨勢下,導入ALTIUS-600M攻擊型無人機,正是落實不對稱作戰概念與提升防衛效能的具體作法。而除了裝備籌獲,國軍亦深知,「人才」與「訓練」方為無人機戰力核心。三軍近年陸續成立無人機訓練中心,從制度面、教學面、作戰應用面全面著手,建立系統化教學與標準化課程,使官兵得以熟稔無人機操作、戰術運用與聯合軍兵種協同整合。

 目前,陸軍著重於小型與攻擊型無人機偵打運用;海軍則強化反制水面威脅、海上監偵;空軍側重廣空域監控、基地巡管任務。雖然任務重點不同,但國防部已制定作戰、訓練與無人機快速籌購規範,期快速建構三軍無人機訓練能量。

 然無人載具戰力的建立,不只是裝備獲得與訓練,更需要全盤性的戰力整合。國防部強調,國軍在推動無人載具建軍備戰工作上,將依循準則、組織、訓練、裝備、領導教育、人才、設施等戰力生成架構逐項檢視,同步推進,以周延配套,讓各類型無人機真正融入作戰體系,在戰時發揮多層次、多節點、多波次的效能,強化國軍整體嚇阻能力。

 軍事專家認為,在科技發展下,戰場不再僅是單項武器的對決,而是「系統對系統」、「鏈對鏈」的競逐。國防部亦已規劃引進更多型式之無人載具,涵蓋自殺式無人機、中大型偵察無人機、水面與水下無人艇,及各式反制無人機系統,搭配三軍現有雷達、火砲、飛彈、載臺與指揮管制系統,透過即時偵蒐、快速分析與精準打擊的整合流程,使指揮官在短時間內完成「偵蒐、決策、打擊」任務循環之擊殺鏈,提升整體作戰效益。

 此外,AI與整合式戰場管理系統的導入,是無人機效能提升之關鍵。藉由AI協助目標辨識、任務規劃、風險評估與最佳化攻擊手段運算,無人機將具備更高的自主性與準確度。更重要的是,具AI能力之整合式戰場管理系統,將讓不同型態之無人機與地面火力、空中打擊及海上載臺相互連結,形成網狀化戰力,提升部隊攻防韌性。

 值得注意的是,無人機戰力蓬勃發展,也意味反制能力的重要性應同步提升。敵方未來必將廣泛使用無人機,偵蒐與打擊我關鍵設施,因此國軍必須同時強化電子干擾、雷達探測、反制擊毀等多層防護。國防部將加速建置「反無人機系統」,形成全方位、區域化防護架構,讓敵人無人機無法輕越雷池一步。

 ALTIUS-600M攻擊型無人機陸續接裝,是國軍在防衛作戰轉型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透過裝備獲得、作戰發展、訓練精進與整體戰力整合,國軍正逐步打造一支機動、彈性、致命且高存活力的現代化部隊。面對日益升高的敵情威脅,國軍將持續透過科技創新與不對稱戰力建置,有效提升嚇阻效益,確保國家安全與人民福祉。

 綜言之,國軍持續以務實、穩健、積極的步伐推動無人戰力發展。未來隨著AI、感測器、通訊與指管系統成熟,每一架無人機的編組,都能成為多層次強化防衛網的關鍵戰力,讓敵人不敢輕舉妄動,全民對國防更具信心,使臺海和平與安全更加穩固。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