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he main content area
:::

緬甸詐騙產業鏈 撼動印太安全格局(上)

Date:2025/10/31 Clicks:55
緬甸自2021年發生軍事政變後,國家即陷入內戰與動亂。圖為政變時抗議的緬甸民眾。(達志影像/美聯社資料照片)緬甸自2021年發生軍事政變後,國家即陷入內戰與動亂。圖為政變時抗議的緬甸民眾。(達志影像/美聯社資料照片)

◎林禕山(譯)

編按:

 緬甸近年來在衝突、軍政府統治與跨國犯罪交織下,逐步演變為全球網路詐騙中樞,並形成結合人口販運、強迫勞動與高科技手法的產業鏈,不僅嚴重衝擊國際金融秩序,也加深緬甸人道危機,助長戰爭經濟的惡性循環,更已成為印太安全格局中的長期威脅。對此,「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發表專文,從背景、運作模式、安全挑戰與政策建議等層面,剖析成因及國際社會可能的應對方向。

發展戰爭經濟 犯罪溫床

 自2021年軍事政變後,緬甸持續陷入動盪與社會秩序崩解,為犯罪集團提供前所未有的溫床,使其能迅速擴張,並建立規模龐大的跨境詐騙產業。

 在後疫情時代,東南亞非法經濟結構亦出現轉型,傳統賭博與毒品交易逐漸被「網路詐騙」取代,並發展成高度跨國化、組織化的產業鏈。這些詐騙集團普遍依賴人口販運與強迫勞動,透過加密通訊與新興衛星網路技術(如「星鏈(Starlink)」商用衛星體系),操控成千上萬的受害者從事電信與網路詐騙,觸角遍及亞洲、歐美,甚至全球。

 根據聯合國及多家非政府組織估計,目前有超過20萬人被迫捲入此一跨國犯罪活動,受害者不僅來自東南亞,甚至延伸至南亞及非洲。緬甸因具有鄰近中國大陸、印度及泰國的戰略優勢,加上軍政府與地方武裝勢力默許甚至直接參與,遂成為詐騙產業的核心樞紐。

 衛星影像顯示,自政變以來,緬甸與泰國邊境一帶的詐騙園區建設呈現爆炸性成長,平均每月新增13.5英畝(相當於1.6個標準足球場)。這些園區設有鐵絲網、崗哨、檢查站與監控系統,並連結非法渡口及跨境基礎設施,專門用於人口販運。大多數園區位於克倫邦妙瓦底周邊,由軍政府與其盟軍共同掌控,並已全面融入緬甸的「戰爭經濟」,成為軍政府籠絡地方民兵、維繫政權存續的重要財源。

 國際戰略研究普遍認為,緬甸的詐騙產業規模,已成為印太地區最嚴重的新興威脅之一,僅2023年的直接經濟損失即高達640億美元(約新臺幣1.95兆元),其中東亞與東南亞區域的損失就占了400億美元。更嚴峻的是,這些犯罪行為不僅侵蝕區域金融體系,亦導致嚴重的人道危機與治安問題,並削弱區域國家治理能力。在此背景下,如何認清緬甸詐騙產業的結構與運作邏輯,並制定有效對策,已成為區域安全與國際社會無可迴避的課題。

園區規模發展 工業化趨勢

 本報告從4個層面進行分析,包括詐騙園區的興起與產業化、軍政府與地方武裝的角色、國際犯罪集團的滲透與合作,以及對區域安全與國際秩序的衝擊,探討緬甸如何逐步淪為全球詐騙之都。

 一、詐騙園區的興起與產業化

 2021年政變後,緬甸陷入長期動盪,國際制裁與經濟崩潰加速非法產業擴張。原本依賴博彩與賭場經濟的園區,紛紛轉型為網路詐騙基地。與傳統「酒店式」詐騙辦公室不同,如今的詐騙園區呈現明顯的「工業化」趨勢。

 衛星影像顯示,許多園區占地數十英畝,設有圍牆、崗哨、檢查站及電子監控,規模遠超以往臨時設施。部分甚至擁有專屬渡口與碼頭,直接連接泰國境內的私人土地與倉儲設施,方便人口走私與物資補給。園區內建有宿舍、醫療站、餐廳與娛樂設施,確保受害者難以逃脫;另有部分園區除了光纖與行動網路外,還引進「星鏈」等衛星通訊技術,即便在戰亂或制裁下,仍能保持穩定連線。

 這些園區不僅提供詐騙活動所需的完整基礎設施,更透過人口販運建立封閉的「勞工庫」,使犯罪集團能長期穩定運作。根據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OHCHR)估計,緬甸境內已有超過12萬人被迫從事詐騙工作。

 僅在妙瓦底與撣邦邊境,就有數十個大型園區,每日製造數以千計的詐騙案件,受害者遍及中國大陸、東南亞、南亞甚至非洲。更嚴重的是,園區的規模化與跨國連結,使其具備高度韌性與可遷移性,即使某處被清剿,業者也能迅速轉移至另一個執法寬鬆地區繼續營運。

 位於泰緬邊境的妙瓦底,已在政變後迅速成為全球最大規模詐騙園區的聚集地,其中以「KK園區」最為知名。倖存者證詞顯示,該園區容納上萬名被迫從事詐騙的人員,規模堪比一座小型城市。

官方縱容非法 危害全球

 二、軍政府與地方武裝的角色

 自1960年代以來,緬甸政府軍鼓勵民兵效忠的方法,並非直接給錢,而是對其非法活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今,緬甸詐騙產業得以壯大,關鍵正是軍政府與地方武裝勢力的「默契合作」。

 軍政府面臨長期內戰與經濟崩潰,亟需資金維持政權。由於自然資源開採與傳統貿易受制裁,詐騙園區成為替代財源。軍政府在妙瓦底等地與民兵共管園區,收取稅收與保護費;部分園區更與軍政府高層直接掛鉤,被視為「政權經濟命脈」。

 在緬甸周邊,許多與軍政府結盟的民兵(如邊境警衛隊、克倫族民兵),透過參與或保護詐騙園區,獲取龐大收入,不僅能鞏固地盤,也增強軍事能力。這些收入成為維持忠誠的前提,若軍政府試圖打擊詐騙產業,將立即危及其與盟軍間脆弱的聯盟。

 三、國際犯罪集團的滲透與合作

 緬甸詐騙產業雖以境內勢力為主,但其運作網絡高度跨國化,主要體現在3方面。首先,是中國大陸犯罪集團的主導,多數詐騙園區的技術、資金與管理,由中國大陸犯罪分子負責。中國大陸黑幫、地下金融網絡及加密貨幣洗錢機制,均與緬甸詐騙產業緊密相連。

 被誘騙前往緬甸園區工作的受害者,主要來自泰國、柬埔寨、馬來西亞、越南,甚至遠至印度與非洲。他們多被高薪工作廣告誘騙,再經由非法管道偷渡進入緬甸,被迫從事詐騙。而緬甸詐騙活動的受害者,不僅限於亞洲,透過社群平臺與加密訊息軟體,詐騙觸角已延伸至歐美、澳洲,甚至非洲。(待續)

(譯稿來源: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