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he main content area
:::

【全民國防】和平源自實力 守護國安有備無患

Date:2025/10/02 Clicks:54
在充滿挑戰的時代,唯有正視安全威脅,做好萬全準備,才能有備而無患。圖為新版全民國防手冊,強調「有準備,更安全」,提供每位民眾重要的安全指引,讓大家學習如何保護彼此,守護心愛的家園。(本報資料照片)在充滿挑戰的時代,唯有正視安全威脅,做好萬全準備,才能有備而無患。圖為新版全民國防手冊,強調「有準備,更安全」,提供每位民眾重要的安全指引,讓大家學習如何保護彼此,守護心愛的家園。(本報資料照片)

◎林台森

 無庸置疑,我國生存發展最大的威脅,就是來自對岸的中共。為了確保臺灣永續安全,政府近期有2項最新政策與措施,殊值全民共同支持與信守。第一,是在「115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中,國防預算編列9495億元,占GDP 3.32%;其二,國防部發表新版全民國防手冊《臺灣全民安全指引》,除教導全民自救互救能力,更強調「倘若臺灣遭受軍事侵略,任何有關國家戰敗或政府宣布投降的訊息,都是假訊息」。國防預算突破GDP 3%,象徵我國對抗威權擴張的堅定決心;持續研修、與時俱進的全民國防手冊,則代表務實面對安全風險的認真態度。綜合來看,2項政策措施對內團結抗敵意志,對外伸張自我防衛決心,體現「和平源自實力」真理,有準備就更安全。

參照北約模式強化國防

 有別於過去戰爭經驗需借鏡歷史,當前極權暴政無端侵略,赤裸裸地犯行,嚴峻警示我們必須正視所處環境與威脅。日前,中共假藉「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名義大舉閱兵,同時瓢竊「3個80週年」(抗戰勝利、臺灣光復及聯合國成立80週年)詆毀我國主權,更和屢興兵燹的俄國、北韓等專制領導人結盟,窮兵黷武組成「動亂軸心」,邪惡勢力蠢蠢欲動,引發民主盟邦的憂心。

 中共「武統」劍指臺灣,陰謀野心早已眾所皆知,因此政府強化軍備提升國防實力,並在明年度預算中,首次採「北約模式」計算,將輔導會和海巡署等單位經費納入國防支出,以全方位思考戰略走向,向世界和國人展現捍衛主權與區域穩定的決心。所謂的「北約模式」,核心要旨在擴大計算國防支出,將與軍事相關如海巡執法、全民防衛與動員等相關投資,一併納入國防預算總額,用以全面反映國家真實的防衛投入。此外,更有部份國家擴大將網路安全、關鍵基礎設施等社會韌性開支納入,透過提升GDP中軍費占比的方式,向盟友展現聯合防衛的共同意志。

 以當前身處烽火的國家來看,發動侵略的俄羅斯軍費占總GDP 7.1%,烏克蘭則高達34%,是全球負擔最重的國家。為了防範戰事擴大,與俄羅斯相鄰的波羅的海沿岸3國,也都將軍費支出提高在3%上下,波蘭則達4.12%。至於謀我之心日亟的中共,在今年初的「人大」、「政協」2大會議工作報告中宣布,今年軍費開支編列1.78兆人民幣(相當新臺幣8兆元),年度成長增長7.2%;這是自2022年以來,中共軍費預算增幅連續第4年超過7%,軍費增長也超過經濟成長率5%,窮兵黷武荒謬行徑,已成為區域安全威脅的最大風險。

 基此,行政院日前通過「115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參照北約組織標準計算納入輔導會與海巡署預算支出,國防支出編列總額達9495億元,占GDP的3.32%。其中包括一般國防預算5614億元、特別預算1868億元、非營業特種基金654億元,退輔會退除役官兵退休給付1064億元、海巡署支出295億元。另特別預算比今年增加959億元,包含新式戰機採購399億元、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293億元,還有明年度編列特別預算為1176億元。根據國防部說明,當前武器裝備籌獲重點在「建構不對稱戰力、強化防衛韌性、提升後備戰力及厚植灰色地帶應處能力」4大項目,可達成我兵力整建目標之武器裝備,均列為獲得標的。

提升民生韌性與抗敵意志

 此外,因應立法院日前三讀「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同意預算上限5700億元,行政院院會隨即通過據此編列的韌性特別預算案共5500億元,包括國防部主管經費1132億元,分別用在「強化指管通信韌性」、「設施更新厚實戰備能量」及「守護海疆保護人民」等3大部分,個別項目包括軍民資通作業環境韌性與設備效能提升,將租賃新式衛星、雲端環境;作戰區通資基礎設備設施提升則為建立烏坵微波備援、新建南部網管中心;指管系統韌性及資安防護擴充聚焦建置海軍機動作戰中心、升級聯成系統效能、提升聯成系統資安防護;軍民共同圖像系統監偵能力更整合陸軍、海軍、海巡署雷達情資,納入臺灣戰術網路。同時,也改善重要防護設施、增加油料戰需,並使整體存量從30天拉高至120天,進一步鞏固國土安全基礎。

  除了預算支持強固國防,和平源自實力的另一項重點,則在全民齊心抗敵的堅強意志。新版全民國防手冊《當危機來臨時:臺灣全民安全指引》,開宗明義寫道「這是我們深愛的臺灣,我們能夠享受著自由民主,做國家的主人,是因為無數臺灣人前仆後繼的努力,但無論天災、疾病、極端氣候,還是中共的侵略威脅,面對的挑戰從未停歇,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臺灣的安全,建構在堅定的防衛意志,與平時就做好準備的決心」,強調「有準備,更安全」,內容提供每位民眾重要的安全指引,讓大家學習如何保護彼此,守護心愛的家園。手冊內容並區分「平時的準備」、「當危機來臨時」、「守護家園」等3大章節、18個標題。內容不僅涵蓋「緊急避難包準備」、「聽到防空警報時」等應變作為,更納入「不同危機的應變方式」如天災或軍事侵略的具體指引,並針對「掌握正確資訊」、「當我感到焦慮」、「如何與孩子討論危機」等心理韌性與資訊辨識的關鍵課題,提供應對方法。最重要的,在強調掌握正確資訊的重要性,呼籲民眾保持戒心,堅持「3不1要」原則,不製造、不輕信、不轉傳,以及要查證,建立共信共識,以在非常時期嚇阻人禍、預防天災,降低危機發生之際的安全風險。

正視威脅 做好萬全準備

 與我國同樣身處霸權擴張最前線的北歐,也在烏俄戰爭爆發後立即提醒民眾注意安全威脅,多國均持續發布新版民防和危機準備手冊,預防衝突爆發做好戰爭準備。位於鄰接俄國的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有芬蘭、挪威2國與俄國接壤,另長期保持中立態度的瑞典和芬蘭,亦憂心俄國聲張東歐領土主權,淪為下一個侵略目標,紛紛均放棄中立加入北約。今年初,瑞典民防局發表最新版「因應危機或戰爭情況」手冊,呼籲民眾儲備糧食應急,包括嬰兒食品、衛生及藥物,並要求「若瑞典遭到攻擊,每一個人都必須盡一己之責,保衛瑞典的獨立和我國的民主」。芬蘭則推線上危機準備手冊,詳細說明政府在戰爭時的應對措施,包括可能在攝氏零下20度的冬季停電,儲備物品清單中也包括碘片,還有備用電源、方便烹煮的食品,以及寵物糧食。挪威則發送220萬份實體民防手冊,指導民眾在包括戰爭等國家危機情況下,如何自給自足維持7天,以待救援。

 不論是歷史殷鑑或現世警訊,在在提醒我們,唯有正視安全威脅,做好萬全準備,方能有備而無患。當前,中共確實已與俄國、北韓狼狽為奸,國人更應支持政府「有準備、更安全」的行動理念,如同「臺灣全民安全指引」末頁中之玉山挺立,絕不向侵略低頭,團結一致勇敢前行,昂首捍衛得來不易的生活,守護中華民國在臺灣永世屹立。(作者為新聞工作者)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