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湯平/花蓮報導
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為推廣原住民部落傳統農耕智慧與飲食文化調查成果,延續去年出版《發芽》的成果,今(26)日再推出姊妹作《保種》新書發表與飲食文化共學工作坊,邀請部落族人、公部門、學校及原住民慢食廚師聯盟等,以閱讀、對話與共食,一起探索花蓮原民傳統作物與在地飲食文化。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長楊大吉表示,《保種》延續《發芽》的精神,在花蓮這片世代耕作的土地上,記錄原住民族尊重土地、順應時序、與自然共生的農耕智慧,將散落在部落日常中的耕作技術、飲食文化與故事,轉化為可被閱讀與傳承的知識資產,期盼喚起社會大眾對「保種」議題的重視與支持,也為永續農業發展奠定文化的基礎。
《保種》作者陳美齡表示,為了寫書自己親臨部落現場,透過田野故事分享,談傳統作物及昔日部落生活,讓讀者不只在書頁中看到部落,也能在現場聽見、感受那份與土地相連的情感與記憶。
花蓮農改場還安排贈書儀式,將《保種》回贈給參與調查與推廣的部落與合作單位,感謝族人無私分享知識,象徵這本書是連結過去與未來、傳統與現代的橋樑,希望未來過數位典藏與策展,讓傳統知識走出紙本、走進教室與餐桌,成為教學、餐廳與部落旅遊可運用的雲端資源庫。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表示,未來將持續結合出版、田野調查與數位典藏,逐步累積更多族群的農耕與飲食文化資料,並透過教學活動、部落旅遊及餐飲合作等方式,讓這些珍貴的知識不再只是靜態典藏,而能走進日常生活,成為花蓮原民農產業創新與地方永續發展的重要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