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he main content area
:::

【社論】營區開放貼近民眾 軍事體驗見證戰力

Date:2025/11/23 Clicks:17

 海軍「114年國防知性之旅」昨日在高雄新濱營區盛大舉行,提供國人親身體驗和感受國軍精實戰力的機會。為因應敵情威脅,國防部從去年開始調整為三軍每年輪流舉辦,全年整合為一場次,同步展示三軍精銳武器裝備,讓國人近距離了解現代化國軍革新、精進之戰力,期能深化全民國防教育,建立全社會防衛韌性。

 昨日的活動,在海軍官校鼓號樂隊鑼鼓喧天軍樂聲中揭開序幕,陸戰樂儀隊帥氣登場,女士兵精湛的操槍表演精采奪目;陸戰莒拳隊俐落的後空翻,雙腳踢斷木板,展示快狠準的近戰功夫,掀起活動高潮;左營高中熱舞社舞動青春的演出,更是嗨翻全場。

 國防部經年全力推動全民國防教育活動,除例行支援高中(職)學生實彈射擊體驗、全民國防走入校園活動、全民國防教育「政府機關(構)在職教育」師資分區巡迴與集中授課,更在寒暑期開辦戰鬥營及南沙研習營等。而為確實建立全民防衛韌性,國防部今年更增加戰傷救護等新類型營隊,採多元教學與寓教於樂方式,結合國防專業與軍事特色,大幅提升國人對國防政策的了解。此次在年終前夕舉辦營區開放活動,也讓國人親身體驗國軍堅實戰力。

 國防部近年持續強化國軍武器及儎臺國造政策。昨日亮點就是登艦體驗海軍兩棲船塢運輸艦「玉山軍艦」,以及去年10月交艦後首次對外開放的新型救難艦「大武軍艦」。大武軍艦為臺船公司承造,是國內首艘具備拖帶萬噸以上船隻能力的救難艦,最大負荷可至10萬噸,具備速度快、機動力佳、自動化作業能力高及拖帶拉力大等特性,能遂行艦艇救難、拖帶及水下失事物體打撈等任務,不易受操作安全及風力等因素限制,有利救難任務達成。民眾近距離參觀大武軍艦主托纜機、潛水鐘、減壓艙、360度的環型駕駛臺,以及玉山軍艦塢槽、醫務所、飛行甲板、海劍二防空飛彈系統、駕駛臺等裝備,對於國艦國造和堅實國防自主能量的成果,紛紛表示讚許。

 除登艦體驗外,在靜態裝備陳展上,則包括雙聯裝刺針飛彈、標槍飛彈、20機砲及40榴彈悍馬車、機動飛彈車及雷達車、M109特種作戰突擊艇、AAV7兩棲突擊車,並首度公開擔任兩棲突擊任務破障先鋒的AAV7A1掃雷車。海軍同時展出紅雀二型、銳鳶、監偵型、陸用型及艦載型等多型現役無人機,展現全面監偵與海域覺知整體能量。其中,監偵型無人機不久前參與花蓮救災、偵察馬太鞍溪,深獲國人肯定。國人除見證海軍建軍備戰豐碩成果,更對國軍捍衛臺海安全建立高度信心。

 全民國防教育是組成一國國防的必要條件之一。我國的鄰國日本自小學階段即配合生活教育課程,融入國家安全防衛理念。遠在歐洲的永久中立國瑞士,更在國內結合官方與半官方組織,與學校、軍隊緊密配合,形成多層次的全民國防教育體系。瑞士特別重視民防工作,除由聯邦民防局特別編製《民防手冊》,全國人手一冊,且民眾每年至少須進行一次有組織或自發性的「地下生活」體驗,以提高戰時緊急應變和疏散能力,強化民防意識。由於當前國際局勢動盪,捷克、法國、瑞典、芬蘭與立陶宛等國,近年也推出新版國防手冊,指導民眾平時做好準備。

 國防部自民國112年起,每年公布新版《全民國防應變手冊》,作為平時準備及因應戰時緊急應變參考資訊重要安全指引,向民眾推廣「有準備,更安全」理念,強化民眾對威脅認知。最新版《全民國防應變手冊》以《當危機來臨時:臺灣全民安全指引》為名,已於9月16日公布。國防部考量部分高齡民眾不熟悉線上下載資料,加上危機來臨時可能突發斷網、停電等情況,今年特別增印紙本,本月19日起展開家戶普發作業,提供民眾危機應變資訊。

 在當前全球化的背景下,國家安全面臨多種威脅,包括傳統軍事衝突、恐怖主義、網路攻擊及生態災難等。面對複雜的安全挑戰,推行全民國防教育尤為重要。我們知道,現代戰爭已無前線、後方之分,2022年烏俄戰爭爆發後,更凸顯全民國防之重要性,唯有提升人民憂患意識,鞏固心理防線,方能落實「平戰合一、軍民一體」的全民防衛體系,建構「國土安全網」,確保國家安全。

 此次國防知性之旅,吸引許多民眾熱情參與,國軍展現國防自主量能,讓民眾見證建軍備戰豐碩成果,增進對國防事務的認識,同時強化軍民交流,讓社會大眾了解「國防」不僅是軍人的使命,更是全民共同的責任。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