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妤(譯)
法國7月公布《2025年國家戰略報告》(RNS),成為國家安全行動整體指導方針,內容分析當前法國面臨威脅,其次闡述戰略目標,最後提出達成目標的手段與方式。法國智庫「國際暨戰略關係研究所」(IRIS)聚焦法國在歐洲安全架構角色的部分,分析法國對歐盟和北約政策方向,認同法國積極加強國防投資,並與歐洲國家合作的重要性。儘管未明確展現「轉向歐洲」立場,但持續朝引領歐洲加強防衛軍力,以維繫國家安全,應對未來地緣挑戰的方向邁進。(編按)
俄為首要威脅 防範衝突
新版RNS篇幅多達百頁,首先聚焦法國面臨的威脅,接著提出應達成的戰略目標,最後說明實現目標手段與方法。報告所定義的「國家安全」範圍涵蓋各式安全威脅,還提及氣候變遷、公共衛生風險等議題,但仍以國防為核心重點。本文聚焦被稱為「歐洲革命」(European revolution)新戰略,探討法國是否正重新「轉向歐洲」。
報告針對俄羅斯問題的措辭出現明顯轉變,將其視為法國首要威脅。其中「俄國」一詞出現將近80次,明確指出,目前及未來多年內,俄國都是對法國利益最直接的威脅;總統馬克宏指出,「俄國在歐洲邊界威脅持續存在,這是一種長期且有組織的威脅,我們必須具備應對能力」。
報告也提到,莫斯科當局組織或庇護網路攻擊,法國醫療院所與部分能源設施、刺殺流亡反對者、操縱或試圖操縱民主選舉,並企圖透過輿論操作破壞社會穩定等。過去法國鮮少直接點名敵對行動來源,如今巴黎當局在重要戰略文件中公開點名俄國。RNS釐清法國對俄國最新政策方針,且推動法國軍方與國防部思維轉變,不再將俄國威脅視為「遙遠的問題」。
新版RNS更進一步推動與其他歐洲國家站在一起,直言「俄羅斯威脅的現實性,對法國與歐洲利益而言前所未有。克里姆林宮在官方聲明中,將法國與歐洲人稱為『敵人』。意味歐洲正被迫進入一場長期對抗,超越烏俄戰爭本身。未來3至5年內,俄國再度對歐洲發動攻擊的可能性,將是歐洲防衛與安全利益的核心考量」。
緊密防務合作 提升防禦
新版RNS對跨大西洋關係採取相對中性的論述,指出美國外交政策調整,可能對擴大西洋、烏俄戰爭與北約關係,乃至於歐洲整體安全,造成巨大影響,並提及「美歐在部分觀點與價值觀的差異,正在出現」。報告並提到,美國持續將重心轉向印太地區,歐洲正面臨「戰略孤立」風險,使烏俄戰爭以來,推動歐洲防務自主性,成為至關重要議題。
馬克宏2019年曾宣稱北約已「瀕臨腦死」,但在新版RNS中,對北約語氣及論述已大幅轉變,內容明確指出「北約仍是唯一具可信度與正當性的安全組織,能集體應對歐洲大陸重大衝突」,尤其強化「歐洲支柱」為優先事項,且列出歐洲對美國的主要依賴領域。
在「法國作為歐大西洋區域可靠盟友」章節中,提到法國長期立場,持續分擔歐洲安全責任,並以實現法國戰略自主與加強歐洲防務產業基礎為根本。
此外,報告提到,歐盟本身與歐盟成員國所提出的各項行動與任務,包含防務發展計畫、對烏克蘭援助方針、「歐洲防衛產業計畫」(EDIP)與「共同安全暨防衛政策」(CSDP)等,以及關鍵能力發展計畫、臨時合作架構等,例如旨在共同研製射程超過500公里的長程打擊武器,以應對烏俄戰後的歐洲防禦缺口的「歐洲長程打擊路線」(ELSA)計畫,都應該受到肯定與鼓勵,同時強調上述計畫對強化歐盟嚇阻與防禦態勢的重要性。RNS試圖藉此將歐盟各類防務合作機制與架構,與北約集體防禦能量連結在一起。
報告也強調法國必須展現出「主辦國」的可靠性。法軍2023年「獵戶座23」演習,模擬歐洲爆發大規模衝突情境,驗證法國能否作為盟軍行動的中繼與過境國,協助法國與盟軍部隊在歐洲進行大規模兵力投射與行動。法國近年也積極參與北約在歐洲與印太區域的聯合演習。
新版RNS延續先前國防文件對於「國家與歐洲戰略自主」理念,「歐洲優先」仍是核心,並呼籲歐洲建立能自由設計、修改與生產,不受其他限制的國防產業;支持透過「政府間合作」,進行出口管制、情報、能力發展等,且大力支持與肯定「歐洲防衛局」(EDA)角色與功能。
升級關鍵產業 強化核嚇阻
今年報告特別凸顯「歐洲的核嚇阻」部分,歐洲與法國民眾強調法國核嚇阻對歐洲防衛的貢獻。馬克宏今年積極開啟有關歐洲加強核嚇阻能力的討論,獲得多國支持,展現歐洲擬加強自身嚇阻能力,以應對俄羅斯等威脅。而法國也與德國就啟動核嚇阻戰略對話,擴大法國核嚇阻能力至歐洲其他地區,達成共識。
除了核嚇阻,國防工業與防務能力也占報告重要篇幅,尤其是歐洲層面;提到支持關鍵產業的「冠軍」,將加強歐洲戰略縱深、供應鏈規模與競爭力,但這將有賴歐洲國家的大膽決策,以及與盟邦合作關係,並提高法國安全產業對歐洲防務具決定性優勢。報告提到所謂「歐洲冠軍」(European champions)指的是,利用「歐洲防衛科技與工業基礎」(EDTIB)計畫培養主導企業,降低無效率內部競爭。
法國認為,應盡可能選擇該領域內最優秀的歐洲製造商,提升效能與降低成本,重申「最佳運動員原則」(best athlete approach),即合作應由最具競爭力者主導。報告也強調,「歐洲優先」原則必須惠及所有歐盟成員國,並促進產業生態結構化,支持歐洲軍民兩用產業。儘管法國推崇扶植同產業最具競爭力企業的立場遭批評,因「最強歐洲企業」往往就是法國公司,但巴黎當局仍強調,歐盟資金應公平惠及各國產業。
報告後面內容繼續討論「歐洲冠軍」概念,呼籲透過新合作計畫推動共同開發,以催生新冠軍企業,並再次呼籲「大膽決策」。值得注意的是,內容提到,「在可控且可接受的相互依賴下,追求真正歐洲整體主權」。換言之,法國呼籲歐盟各國,應接受降低部分自主性,以強化歐洲層級主權能量。(待續)
(譯稿來源:法國「國際暨戰略關係研究所」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