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he main content area
:::

【韜略談兵】無人機作戰 三大發展趨勢

Date:2025/11/06 Clicks:40
文章相關圖片

文:黃偉傑

 在當今軍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無人機作戰正逐漸成為軍事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早期簡單的遙控飛行器,到如今具備高度智慧化與自主化的先進作戰平臺,無人機作戰的演進趨勢,不僅深刻影響現代戰爭型態,也引發人們對未來戰爭模式的深入思考。

 早期發展

 無人機可追溯其起源至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當時人們嘗試將無人飛行器用於軍事偵察與簡易攻擊任務。早期無人機技術簡陋,主要依賴地面遙控操作,飛行性能與任務能力均有限。例如二戰期間,德國使用的「V-1」無人飛行器可攜帶炸藥攻擊目標,但精度與可靠性極低。

 隨著電子技術與航空技術進步,無人機在冷戰時期進一步發展。此階段無人機主要用於偵察任務,能在敵方空域進行長時間監視與情報蒐集。美國「火蜂」(Firebee)系列無人機即為典型代表,可透過高空飛行,以光學與電子設備獲取情報,為軍事決策提供關鍵支援。

 21世紀以降,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驅動無人機邁向智慧化與自主化。現代無人機透過內建感測器與演算法,可自主識別目標、規劃航線、避開障礙物,甚至在複雜戰場環境中自主作戰。

 趨勢1:智慧化、自主化

 先進無人機能透過機器學習演算法持續優化作戰策略,依據目標特徵與威脅程度,自動選擇最佳攻擊時機與方式。此種智慧化發展大幅降低對人工操作的依賴,提升任務效率與戰場適應性。

 智慧化無人機更實現了「集群作戰」的突破。多架無人機透過網路通訊技術協同作戰,形成有機整體。集群中的無人機可相互配合、共享情報,共同執行偵察與打擊任務。例如美國「小精靈」(Gremlins)計畫研發的小型無人機集群,可在敵方空域執行長時滯空偵察與干擾任務,對防空系統構成實質威脅。

 然而,無人機蜂群的技術仍面臨挑戰。頻寬風暴是其主要問題之一:據估計,百架無人機需每秒傳輸TB級數據,而現有戰術數據鏈(如Link 16)頻寬僅達百兆級,擴容瓶頸突出。此外,協同性僵局亦是一大難題。導航定位需毫秒級時序同步,但在電磁干擾環境下,GPS誤差可能飆升至百公尺級,嚴重影響集群精度與協作能力。

 趨勢2:多功能化、模組化

 現代無人機已突破單一功能限制,朝多功能化發展:同一平臺可搭載偵察設備執行情報蒐集,亦可掛載武器進行打擊任務。此設計大幅提升戰場應變彈性。

 模組化是實現多功能化的核心手段。無人機可依據任務需求快速更換模組:執行偵察任務時掛載光學或電子偵測模組;進行打擊任務時則換裝飛彈、炸藥等武器模組。此設計不僅提升通用性與適應性,更降低研發與維護成本。

 以色列「蒼鷺」(Heron)無人機即為多功能模組化的典範,可依任務需求搭載合成孔徑雷達、光電吊艙或空對地飛彈。此設計使其在國際軍火市場中具備高度競爭力。

 趨勢3:匿蹤化與人機協作

 面對先進防空技術的威脅,提升生存能力促使無人機朝匿蹤化與高速化發展。

 匿蹤化透過特殊外形設計(如飛翼構型)與吸波材料,降低雷達反射截面積。美國RQ-170「哨兵」(Sentinel)無人機即為代表,其匿蹤設計可在敵方空域執行隱蔽偵察。

 高速化可縮短無人機暴露於防空火力區的時間,降低被攔截機率。新型極音速無人機概念,其飛行速度可達數馬赫,能快速突破防空網。

 未來戰爭中,無人機將與有人戰機形成「人機協作」模式:有人戰機憑藉飛行員的決策彈性主導複雜戰場;無人機則發揮低成本、長滯空與不畏傷亡的優勢,兩者互補,構成高效作戰體系。

 協同作戰時,有人戰機作為指揮節點,無人機擔任「耳目」與「延伸打擊臂膀」。美國「忠誠僚機」(Loyal Wingman)計畫即發展可伴隨有人戰機的無人僚機,在指揮下執行前線偵察與攻擊任務,形成緊密的作戰網絡。

 強化審查 恪遵人道準則

 另一方面,無人機自主攻擊能力引發嚴峻倫理爭議:演算法決策可能導致誤判與濫殺無辜。實際案例顯示,無人機空襲常造成平民傷亡,違反國際戰爭法中的比例原則與區分原則(區別戰鬥人員與平民)。

 解決之道需建立國際規範框架,明確自主武器的使用邊界與追責機制,並強化作戰演算法的倫理審查,確保符合人道準則。目前《特定常規武器公約》(CCW)已將致命自主武器系統(LAWS)納入討論議程。

 美軍在「禿鷹歸來」創新戰術試驗中,和產業夥伴共同進行實驗和創新,驗證無人機探測和反小型無人機系統(sUAS)戰術。圖為參與實測的小型無人機系統。(取自DVIDS) 美軍在「禿鷹歸來」創新戰術試驗中,和產業夥伴共同進行實驗和創新,驗證無人機探測和反小型無人機系統(sUAS)戰術。圖為參與實測的小型無人機系統。(取自DVIDS)
 「蒼鷺」無人機可依任務需求搭載合成孔徑雷達、光電吊艙或空對地飛彈。(取自以色列航太工業官網) 「蒼鷺」無人機可依任務需求搭載合成孔徑雷達、光電吊艙或空對地飛彈。(取自以色列航太工業官網)
 RQ-170一直被視為美國的秘密武器,外傳2007年服役,美軍直到2009年才承認其存在。圖為RQ-170的模型。(取自DVIDS) RQ-170一直被視為美國的秘密武器,外傳2007年服役,美軍直到2009年才承認其存在。圖為RQ-170的模型。(取自DVIDS)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