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he main content area
:::

【全民國防】落實軍事文物保存 銘記衛國貢獻

Date:2025/09/18 Clicks:52
歷經烽火洗禮的國防文物,乘載著無數前輩捍衛國家安全及主權的堅定意志,透過落實軍事文物保存,在地深耕全民國防理念,傳承軍魂永續衛國榮光。圖為編號「4196」TF-104G戰鬥教練機原先在基隆役政公園展出的樣貌。(本報資料照片)歷經烽火洗禮的國防文物,乘載著無數前輩捍衛國家安全及主權的堅定意志,透過落實軍事文物保存,在地深耕全民國防理念,傳承軍魂永續衛國榮光。圖為編號「4196」TF-104G戰鬥教練機原先在基隆役政公園展出的樣貌。(本報資料照片)

◎林台森

 日前,一架編號「4196」的TF-104G星式戰鬥教練機,在桃園市政府文化局與專業修復團隊努力下,自基隆役政公園遷往航空城博物館「05警戒區」,重現昔日翱翔天際的衛國英姿。銀翼飛將回到昔日捍衛臺海領空的第一線,不僅還原當年我國攜手民主盟邦、防堵赤禍擴張的歷史現場,亦成功寫下國防文物保存佳例,深刻凝聚愛國共識,在地推展全民國防教育。

妥存國防文物 傳揚精神

 歷經烽火洗禮的國防文物與場域,乘載著無數前輩捍衛國家安全及主權的堅定意志。為了防止戰火重蹈覆轍,歐美先進國家均以慎重態度,投入軍史文物與歷史場域的保護工作。在國際上最知名者,莫過於夏威夷珍珠港內的密蘇里號戰艦紀念館,紀念盟軍成功打贏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此後在韓戰、伊拉克戰爭「沙漠風暴」的軍事行動紀錄。當前,密蘇里號戰艦紀念館不僅是夏威夷觀光地標,包括知名警匪美劇《檀島警騎》、電影《魔鬼戰將》和《超級戰艦》,都能見其英姿,因而成為行銷「美國精神」最成功的世界級軍史遺址。

 鄰近臺灣的日本,也有一座三笠號紀念艦公園,記錄了日俄戰爭(1904至1905年)期間,因擔任日本海軍司令東鄉平八郎座艦及聯艦隊旗艦,在對馬海戰中,對決俄羅斯帝國海軍波羅的海艦隊,擊沉數十艘敵艦,取得壓倒性勝利,摧毀俄國最後海上力量。三笠艦退役後同樣轉型博物館,棲身橫須賀軍港旁,保留了「Z旗」破釜沉舟、決一死戰的團結奮鬥精神,更和英國的勝利號、美國的憲法號並列「世界三大紀念艦」,成為日本最重要的國家文化遺產之一。

 在我國,軍事文物與遺址保存,主要依《全民國防教育法》所規範,各級主管機關應妥善管理各類具全民國防教育功能之軍事遺址、博物館、紀念館及其他文化場所,並加強其對具國防教育意義文物之蒐集、研究、解說與保護工作。在項目細分上,則根據前項實施辦法,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會同教育部、中央主管機關共同訂定《國防文物及軍事遺址管理實施辦法》,具體詳列「所稱國防文物,指具國防教育意義而不屬檔案性質之文物,包括建築、碉堡、雕像、紀念碑、航空器、戰場、軍事裝備、武器、視聽資料、照片、地圖、手稿、勳(獎)章、服飾、旗幟等物件」,要求各級主管機關落實維護和研究,提高文物遺址保存之科學技術,促進成果推廣應用並加強宣導及教育工作。

活化歷史場域 教育推廣

 以最新開放參觀的航空城博物館「05警戒區」為例,最初在民國100年經行政院核定「臺灣桃園國際機場園區綱要計畫」中,調查研究相關軍事設施並列為「文化景觀敏感地區」,再依《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公告範圍劃設為古蹟保存區,配合未來發展規劃公園綠地、道路系統及開放空間。基此,桃園市政府將基地內7處建築群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前空軍桃園基地設施群」,陸續完成調查研究、文史文物徵集、影像紀錄等計畫,並逐步朝「航空城博物館園區」願景邁進,以保存、活化歷史場域。目前園區內列管設施群,分別為「美軍暨空勤生活區」、「修復棚廠區」、「35中隊飛機棚廠」、「6大隊飛行作業區」、「耐爆指揮所暨氣象觀測所」、「照相技術隊營區」,以及甫開放、完成TF-104G戰鬥教練機遷移進駐的「05警戒區」。

 從歷史上來看,這座機場最早可追溯自1944年,是日軍「第10號作戰準備」下的戰略部署,曾在此殘忍培訓「特攻隊員」做困獸之鬥,昔名「桃園飛行場」或水斗機場,在地大園人則慣稱「箍仔內」。二戰結束後,我國政府接收基地設施,隨韓戰爆發,美國積極強化軍事援助,和我國攜手防堵共產勢力擴張,當時美軍在此建立廣闊的空勤生活區,供海外派遣人員使用;之後又與我合作「快刀計畫」,成立35中隊(黑貓中隊)並提供先進的U-2高空偵察機,訓練我國空軍精英深入中國大陸實施偵照,因此設有「極機密」的H5專屬棚廠和照相技術設施,經統計自民國50年到63年間,黑貓中隊的U-2在此起降,完成高達200餘次的高空偵察任務,蒐獲中共首度核試等關鍵情報,戰功卓著。之後雖因美國政策轉向,軍事人員陸續從基地撤離,但我空軍健兒依舊堅守崗位,衛戍空防捨我其誰,在基地跑道頭的「05警戒區」,全年、全天候日夜無休,擔負起繁重的戰備任務,忠勇守護臺海和平。

 至於進駐「05警戒區」的珍貴國防文物、編號「4196」TF-104G戰鬥教練機,則是空軍執行該型機最後飛行的2架任務機之一,深具紀念意義。回顧我國空軍操作F-104戰機的歷程,主因是美國為維護東亞和平及遏止共產主義擴張,選擇支援我國成為全球最先獲得該型機的海外盟邦。從49年起、最初的F-104A型機,到87年5月22日的G型機除役,在長達38年服役歷程中,肩負起捍衛臺海領空、保衛國家主權的重責大任,無數空軍健兒枕戈待旦、竭智盡忠,犧牲奉獻捨身衛國,將青春歲月留給浩瀚長空,在艱困的大時代環境中,力抗中共赤燄襲捲,守護臺灣民主政治發展及經濟建設逐步成長茁壯。

 尤其,F-104戰機憑藉全天候作戰能力及速度優勢,在當時能有效制壓中共空軍、迫其出海不過15海里,不僅為我國空防主力,更寫下許多卓越的重要紀錄。包括黃榮北飛行時數破2千小時、閻海卿等多人完成2倍音速飛行,均獲美國原廠美國洛克希德公司表彰功績。此外,在臺海歷次重大戰役及事件中亦屢建奇功,包括支援烏坵海戰、「一一三空戰」擊落中共殲-6機、夜間攔截投誠737客機、攔截投誠米格機,以及救援美軍A-6A闖入者式攻擊機等。國道1號高速公路通車前,該型機更首度在員林至花壇段戰備道進行起降測試,開啟戰鬥機在臺使用戰備道的先例。另包括威力掃蕩、偵察照相,甚至在軍事外交等諸多任務中,均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史蹟專業再造 永續榮光

 壯志興於風起時。見證臺海情勢發展的「前空軍桃園基地設施群」,及其整新進駐陳展的TF-104G戰鬥教練機,共同承載民主盟邦力抗威脅的時代紀錄,不僅是我國最重要的國防軍事史蹟之一,也在悉心維護與專業再造下,配合航空城計畫升級轉型,成為地方上重要的文化與教育基地。借鏡成功案例,除了希望目前散居全臺各地軍史公園的退役武器裝備,都能獲得更良善的維護,更至盼另一艘重點軍史文物、「八二三戰役」功勳艦的「中海軍艦」,能盡快覓得完善的保存方案,全民攜手支持政府落實軍事文物保存,在地深耕全民國防理念,傳承軍魂永續衛國榮光。

(作者為新聞工作者)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