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he main content area
:::

台灣當代女性藝術風華 呈現多元藝術語彙

Date:2025/11/25 18:23 Clicks:10
「台灣當代女性藝術風華」多件作品聚焦家庭記憶、母職勞動、性別身份、身體規訓與環境永續等主題,展現女性藝術家對生活與社會議題的深度凝視。(記者連琳攝)「台灣當代女性藝術風華」多件作品聚焦家庭記憶、母職勞動、性別身份、身體規訓與環境永續等主題,展現女性藝術家對生活與社會議題的深度凝視。(記者連琳攝)

記者連琳/臺北報導

 「台灣當代女性藝術風華」即日起至11月30日在中正紀念堂中央通廊展出,邀集58位女性藝術家共同參與,透過繪畫、雕塑、裝置、攝影與複合媒材,呈現女性在面對社會壓抑、歷史沉默與身體規訓時所展現的創作能量。本次展覽以多元形式呈現跨世代女性創作者的視角與文化關懷,展現其在當代藝術中的重要位置。

 為建構女性藝術的對話場域,展覽由臺灣女性藝術協會主辦,以「風華」為策展核心,象徵女性藝術家在家庭、社會與文化記憶中展現的堅韌力量與創作思維,也呈現協會成立20多年來推動臺灣女性藝術發展的成果,多件作品聚焦家庭記憶、母職勞動、性別身份、身體規訓與環境永續等主題,展現女性藝術家對生活與社會議題的深度凝視。

 展品大量運用刺繡、植物染、玻璃、紙漿、回收材料與複合裝置等跨媒材,並呈現多元創作形式,包括以繪畫與攝影為主的平面作品,以布料、家具與縫紉工具轉化而成的雕塑,以及結合空間元素的裝置藝術。多種媒材彼此交織,承載女性在記憶、身體與日常勞動中的生命感受;同時突破傳統觀看方式,使展場成為可走入、可感受、可互動的多重感官場域,展現女性創作者對材料、身體與空間的細膩觀察與深層回應。

 其中,王筱君的《無題/Born Free》以多件女性衣物構築巨幅裝置,象徵女性在生活中累積的記憶、智慧與經驗;作品現場加入縫紉機聲響,並邀請觀眾脫下鞋履走入作品內部,使人彷彿走進被縫補的時間縫隙之中,感受女性生命力量的流動與延展。

 策展人張睿紘指出,臺灣女性藝術自早期女性藝術運動至近年的跨域創作,脈絡日益豐富,並逐漸在藝術史中奠定重要位置。此次展場不僅展示作品,也形塑出一處容納生命經驗、性別議題、自然環境與歷史記憶的多重對話場域。觀者的身影與思考亦成為作品的一部分,使展場、作品與觀眾之間形成互動呼應,共構一幅跨世代女性共同書寫的藝術地景。

觀者的身影與思考亦成為作品的一部分,使展場、作品與觀眾之間形成互動呼應,共構一幅跨世代女性共同書寫的藝術地景。(記者連琳攝)觀者的身影與思考亦成為作品的一部分,使展場、作品與觀眾之間形成互動呼應,共構一幅跨世代女性共同書寫的藝術地景。(記者連琳攝)
王筱君的《無題/Born Free》以多件女性衣物構築巨幅裝置,象徵女性在生活中累積的記憶、智慧與經驗。(記者連琳攝)王筱君的《無題/Born Free》以多件女性衣物構築巨幅裝置,象徵女性在生活中累積的記憶、智慧與經驗。(記者連琳攝)
「台灣當代女性藝術風華」即日起至11月30日在中正紀念堂中央通廊展出,展現女性在當代藝術中的重要位置。(記者連琳攝)「台灣當代女性藝術風華」即日起至11月30日在中正紀念堂中央通廊展出,展現女性在當代藝術中的重要位置。(記者連琳攝)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