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he main content area
:::

【社論】強化安全防衛機制 遏阻中共軍演挑釁

Date:2025/11/24 Clicks:16

 本月中旬以來,亞太地區安全情勢因共軍一連串高強度軍事調動而陷入緊繃。短期內,共軍同步於黃海、東海、臺海及南海4個戰略海域,展開大規模軍事行動,形成「雙軸四海」聯動態勢,以黃海、東海形成對日本施壓軸線,更以臺海、南海構成對我國及區域盟友的威脅軸線,嚴重衝擊區域安定。

 對於近期共軍的舉措,國防部長顧立雄明確指出,中共此舉無疑是「麻煩製造者」的典型表現,鄭重呼籲北京應理性克制,切勿意圖以武力手段解決外交爭端,否則,將使區域安全陷入難以挽回的惡性螺旋。

 檢視中共在黃海、東海的「對日雙海施壓」,戰略圖謀昭然若揭。共軍本月16日派遣海警1307艦艇編隊進入釣魚臺列嶼領海巡航,復於17至19日在黃海中部實施為期3日的實彈射擊演習,針對性已超過一般年度例行訓練,與近期日「中」外交風波直接相關。

 中共片面解讀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期在國會答辯中的「臺灣有事論」,以東海主權示威配合黃海軍事演訓,引起民眾強烈反感。中共動輒以軍事恫嚇手法發洩外交不滿情緒,顯露其在處理鄰國關係時,慣於以強權姿態壓迫他國調整,不僅無助於化解歧見,反而促使周邊國家更緊密地強化安全防衛機制。

 在臺海、南海構成的對我威脅軸線上,臺海周邊的安全情勢尤為關鍵。共軍東部戰區近期持續加大對我周邊海空域的侵擾力度,特別是在本月20日,共軍發動「聯合戰備警巡」,當日自午後起,國軍偵獲殲-10、殲-16及空警-500等各型主、輔戰機及無人機計24架次出海活動,有高達16架次逾越海峽中線及其延伸線,配合共艦進入我北部、中部及西南空域,為中旬以來,第2波大規模侵擾行動。

 共軍透過機艦組合進行的軍事動作,並非單純的訓練,而是具有實戰演練性質的威嚇行為。中共試圖透過常態化越線,刻意模糊海峽中線的法律地位與軍事默契,壓縮我方防衛縱深,並測試國軍的應變能力與底線。其持續的灰色地帶戰法,不僅破壞兩岸關係良性發展,更嚴重威脅臺海和平穩定現狀,完全悖離區域各國對和平解決爭端的共同期待。

 在南海,共軍軍事部署同樣密集。本月5日正式服役的福建號航艦,率領延安艦、通遼艦組成編隊,於南海完成首次海上實兵訓練,殲-35、殲-15T及空警-600等多型艦載機也完成電磁彈射起降,顯示該艦進入實戰化訓練階段。此外,南部戰區首次以作戰指揮層級對外宣布,轟炸機編隊在南海實施常態化巡航,意味南海軍事行動已從「展示武力」升級為「作戰準備」,這些行動顯然是為了反制美國、日本與菲律賓近期在南海強化的聯合巡弋。

 中共透過「雙軸四海」聯動,企圖展現同時在多個戰略海域應對「多線作戰」的能力,向國際社會傳達拒止外部勢力介入亞太事務的政治訊號。然而,這種刻意且虛張聲勢的軍事展示,恰恰暴露其戰略上的焦慮與內部不安;北京過度反應對外地緣政治情勢,其核心考量多是源於內部派系鬥爭和治理壓力,試圖透過外部軍事行動轉移內部矛盾。

 從內部結構來看,共軍目前正經歷嚴厲的政治整肅與反腐清洗,顯示軍隊存在不穩定的指揮鏈與貪腐問題;同時,中共經濟增長放緩,持續面臨債務風險、消費疲軟及青年失業等結構性困境,統治正當性面臨前所未有挑戰。因此,北京試圖採「轉移視線」策略,藉「外部威脅」激發內部的民族主義情緒,恐會將國家置於因誤判而引發難以控制的區域衝突風險中。

 面對中共軍事威脅,我國多次重申,和平是兩岸及區域各國共同責任,任何試圖以武力改變現狀的企圖,無法解決各方存在的政治分歧。中共同時對我國、日本及菲律賓等鄰國進行軍事施壓,破壞的已非單一國家的安全,而是整個亞太地區的繁榮與秩序,損人不利己。國軍仍將秉持「備戰不求戰,應戰不避戰」立場,高度警戒,運用聯合情監偵手段嚴密掌握共軍動態,以捍衛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

 當前全球局勢變動甚鉅,各國間的歧異應在對等尊嚴、健康有序原則下,透過良性對話、溝通與交流,方能化解分歧,共同維護和平。我國將不斷強化國防韌性,並與美國、日本等理念相近民主夥伴合作,遏止威權主義擴張,確保臺海及亞太區域的長治久安;政府也將堅定推進各項國安政策,展現負責任國家的應有作為;國軍則持續戮力戰訓、嚴陣以待,確保國家安全與人民福祉。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