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日前出席嘉義級巡防艦第4艘「台北艦」成軍暨高緯度遠洋巡護船第一艘命名下水聯合典禮時指出,海巡署為國安體系重要一環,是連結國安、治安、平安的第一道防線,肩負防衛、執法、救援及國際合作多重任務;此次成軍,象徵我們守護海洋、守護國安的決心,也將提升海上執法、遠洋巡護、國際人道救援能量,透過海上救難與人道救援等交流,維護海上秩序及區域和平穩定。
近年來,中共灰色地帶襲擾不斷,其船艦更多次進入金門禁限制水域。海巡署日前公布,去年2月迄今年8月底止,其海警船航經金門水域已達85航次,統計至少有8種態樣,包括關閉AIS、冒用他船水上行動業務識別碼(MMSI)等異常行為,確實讓水域監控難度增加。更甚者,中共不斷對我顯露「長臂管轄」或「跨境鎮壓」策略意圖,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軍事等層面,採取各威脅干預手段,其行止霸道卑劣,令人反感。
質言之,我國周邊海域歷來即存在商船貨船任意停留、錨泊及慢速航行,且不屬於無害通過的情況。凡此行為,有出於商業目的,也可能別有意圖,如進行偵察、情報蒐集或其他威脅國安的活動。近年海域安全挑戰日益嚴峻,回顧去年金門海域發生對岸「三無」漁船翻覆事件,兩岸協商數月才告落幕。而中共「國臺辦」在事件後即否認金廈海域存在「禁止和限制水域」,其漁船、海警船或商船「混航偽裝」情形嚴重,對金門安全已構成潛在威脅。
中共「四中全會」日前在北京閉幕,有媒體報導,金門可能會被針對性納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對此,陸委會強調,金門主權屬於中華民國,將密切注意其是否提及與金門進一步經濟融合。其實,溯自2016年中共「第十三個五年計畫」,中共曾提出修建通往臺灣的隧道與高鐵,但遭我政府拒絕。其「十五五」規劃若將金門納入其經濟發展計畫,可能意味北京當局試圖建立「事實管轄權」。面對中共的經濟與政治壓力,如何防範入侵與管轄權爭議,將是我國安的重大挑戰。
近年來,中共進行一系列削弱我對領土空間控制的行動,包括軍事演習和入侵,在我外島周圍之限制水域進行海警巡邏。觀諸其逐步於周邊區域如臺海、南海,利用低於傳統軍事衝突門檻的灰色地帶戰略改變現狀,試圖擴張勢力版圖及運用漁船、權宜船與海上民兵挑起與各國的海上爭端,此種系統性、非建制性的作戰力量,意在模糊和平與衝突的界限,其阻止他國海洋行動及對海洋資源侵略的行為,既破壞國際秩序,影響海上區域經濟與安全,更侵蝕國際海洋規則。
面對中共軍事威脅及灰色行動襲擾,我們除強化自身防衛、深化與理念相近國家的海事合作外,亦應從預防風險,強化國家數位及民生運作韌性著手,積極推動法制作為。近年我國周邊海域陸續發生海纜遭中國大陸漁船勾斷事件,為打造可防可控的海域安全網,行政院會9月間已通過「海纜七法」修正草案,將各類海底電纜與管線全面納管,期能進一步加強船舶及商港管理。
由此可知,政府希望藉修法,在航政、海巡、國安及產業之間,建立一套完整授權法源、共同作戰圖像及行為態樣標準。我們認為,在對策上,可在航政主責、海巡協力及國安支援的制度架構下,藉預警、識別、處置及追蹤環節,將海纜保護從「個案化」導向「制度化」,把零碎的執法與通報,轉為可驗證、可追溯、可推升的常態機制。在依法賦權、船舶航行資訊系統(VTS)指令、海巡行動與國安偵辦一系列完善銜接後,海域安全維護將可從被動防守轉為主動控制,進而確保安通訊命脈及金融交易安全,鞏固國安防衛韌性。
誠如賴總統出席聯合典禮所強調,本次海纜相關法令修法,主要在強化相關海域監控與管理,透過法律規制類此行為,應處灰色地帶新型態威脅;並期盼立法院不分黨派共同支持,共同為國家安全努力,確保我國在通訊、能源、民生及航運的穩定運作,一起為海洋治理與國家安全貢獻力量。
為共同抗衡中共擴張,繼美日菲等7國月前在南海周邊水域聯合演習,美日澳菲4國國防部長本月也在「東協防長擴大會議」進行場邊會談,宣示持續深化安全合作,分享技術,加強應對潛在威脅,堅定維繫區域局勢穩定。由於臺海和平穩定與國際安全密不可分,我們也將持續強化防衛能力及全社會防衛韌性,與民主友盟攜手促進印太區域和平、穩定與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