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he main content area
:::

【社論】善用預算提升戰力 強化國土安全韌性

Date:2025/09/15 Clicks:41

 行政院本月11日通過「中央政府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預算案,其中,國防部「強化國土安全韌性」預算編列1132億元,規劃「強化指管通信韌性」673億元、「設施更新厚實戰備能量」429億元、「守護海疆保護人民」30億元,置重點於資通作業環境雲端智慧化、作戰指管設施機動化、強化通信搶修能量、整修重要庫儲及訓練設施、提高戰備庫存量、精進資安防護及打造海域監控共同圖像等6項專案,俾因應日益嚴峻之敵情威脅。

 國防部長顧立雄在行政院會後記者會中表示,中共近年不斷擴大軍事威脅與灰色地帶襲擾,我國必須正視與警覺,除針對日益繁密的網攻駭侵、海域非法滲透,須就整體資通防護能量進行強化;另因應恢復1年期義務役在內之後備戰力提升、敵人可能採取之封鎖隔離行動,以及指管通資體系之機動與備援,亦須加速所有訓練整建及武器彈藥與重要軍品屯儲設施,以確保作戰持續力及戰時指管通信不中斷。此次特別預算均為國內採購,將能創造產業效益,達到國防與民生雙贏。

 「強化國土安全韌性」預算主要目的,在提升整體指管通資韌性與強化既有社會安全防護與戰備整備能量,整建重點非僅針對強化聯合作戰所須之武器裝備。顧部長近期於立法院備詢時強調,未來國防部將針對強化不對稱戰力與防衛韌性,另行提出特別預算案,以加速提升整體防衛戰力,達到嚇阻敵人武力進犯目標。

 由於國軍現有資通網路基礎設施及大型資料庫多為固定式設施,高度仰賴海底電纜及光纖骨幹傳輸,不論平時海底電纜破壞、網攻駭侵或戰時特攻滲透與火力攻擊,均可能造成對外通信與對內指管中斷;未來規劃將資料庫雲端化,即具備多重異地備援能量,透過增加衛星租賃、微波建置、AI自動防駭偵測系統等機制,不僅能提高通資網路運作效率,更可確保在敵網攻、駭侵及節點攻擊下,持續運作,確保指管通信暢通。

 指揮所是敵人攻擊目標,該預算的另一重點,是將作戰區與海、空軍主要指揮所機動化,搭配輔助通信手段,建立固定指管設施外之備援能量,確保聯合戰力發揮;同時將汰換光纖搶修(救)設備,降低對民間通信的依賴,確保戰時局部光纖骨幹被毀時,可快速恢復區域光纖通信網路運作,有效增強軍民通信韌性。

 因應1年期義務役、後備部隊改革及教召訓練增加,現有各類型訓場須快速完成整修,方能滿足每年龐大的部隊訓練需求。由於公務預算作業維持費,主要用於支應主要武器裝備維保及其他年度固定支出,難以滿足眾多訓場整修需求,特別預算中一次性編列必要經費,可在2年內完成訓場整修,提供充足訓練能量,加速提升守備與後備部隊戰力。

 臺灣四面環海,若戰時遭封鎖與隔離,導致海上交通線中斷,油料、飲水、彈藥及各式保修零附件,在海路受阻情況下,勢將難以補充,恐構成重大安全隱憂。據此,國軍規劃大幅提高各類補給品之戰備存量,由原本30日增為120日;除油料與飲水外,彈藥、保修零附件及其他軍品均須特定庫儲設施,該預算亦規劃全面整修既有彈庫及軍品儲存庫房,提供各類補給品提高存量後所需空間。

 此外,為有效防杜海上非法滲透活動,國軍將與海巡署共同合作,藉整合岸巡、海軍及地面部隊雷達站情資於「臺灣戰術網路」(TTN),建立軍民通用之海上監控共同圖像,以利即時掌握各種異常徵候,有效應處偷渡及小艇滲透等行為。

 直言之,「強化國土安全韌性」預算編列1132億元,不僅有助建立強韌軍民通用資通電架構及指管體系,確保訓練量能與戰備儲量滿足部隊需求,且因所有項目均為國內採購,可為國內受對等關稅衝擊之資通產業提供相當大商機。據國防部推估,6項計畫可為資通、網路、電子、機械、營造及其他下游業者,增加約1941億元產業附加效益及5萬多個工作機會,促進國防供應鏈穩定發展。

 「有準備、更安全」,面對敵人層出不窮、無所不用其極的威脅與襲擾手段,我方不僅需要強大的防衛戰力,更須結合軍民總體力量,打造高度強韌之「全社會防衛」體系,以確保國家安全與人民福祉。此次國防部所規劃之「強化國土安全韌性」預算,配合其他部會所規劃之計畫,可望將作戰、救災與確保經濟動能合而為一,建立強韌防衛體系與穩定民生經濟,充分發揮財政資源最大效益,展現政府守護全民的決心。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