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傳凱
隨著現代戰爭的型態日益複雜,從傳統對稱衝突逐漸擴展到跨域、多層次的威脅環境。為了在這種高度動態與多層威脅的情境中,驗證戰術構想、評估作戰後果並降低決策風險,各國軍事專業機構日益重視兵棋推演與模式模擬的應用。兵推模擬不僅是單純的戰術模擬,更是一種整合戰略規劃、戰術驗證、指揮鏈測試與人員訓練的核心工具。透過電腦輔助模擬系統,研究人員與指揮官能夠在無實戰風險的情況下,探索多種作戰情境,測試不同戰術選項,並在虛擬環境中評估決策可能帶來的後果與效益。
與傳統的桌上兵棋相比,電腦兵棋系統的最大優勢在於可處理大量複雜數據與多維度變量。就如Command: Professional Edition(CPE)而言,具備涵蓋全球兵力資料庫的能力,能夠模擬從單一平臺到跨戰區聯合作戰的完整過程。這種高仿真度與彈性的模擬,使兵推模擬不再僅是「理論推估」,而是能夠產生具體數據支撐的分析成果,成為軍事規劃與資源配置的重要參考依據。
輔助決策 智慧化作戰
今年9月8至12日於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的「CPE年會」,便是一場具國際指標性的專業盛會。本次會議由Matrix Game公司與歐洲防務單位合作舉辦,聚集來自北約盟軍指揮部、歐洲多國國防機構、軍工產業及學術研究者,形成跨領域的專業交流平臺。會議內容涵蓋範圍廣泛,從基礎操作如資料庫編輯、任務規劃,到進階課程如戰術打擊模擬與Lua腳本語言應用。大會設計雙軌課程,分別針對初學者與進階使用者,確保不同層級的專業人員皆能獲得符合需求的知識。除此之外,會議並未侷限於技術操作,而是更進一步探討如何將兵棋模擬與戰略思維、跨域作戰及未來科技結合,展現國際兵推社群的研究深度與前瞻視野。
會中,北約盟軍最高司令部(NATO SHAPE)展示了CPE 與 Maven 智慧系統的整合,展現兵棋從「訓練工具」進化為「決策輔助」;挪威國防研究所(FFI)則以「保護海底基礎設施」為題,進行試驗性模擬研究,模擬敵方潛艦與破壞船隻對能源管道及電纜的威脅,並透過不同情監偵(ISR)平臺的組合,評估對反潛監控及基礎設施保護的成效。這項研究凸顯:電腦模擬已可在基礎設施安全與非傳統威脅防護上,提供可量化的決策依據;荷蘭Damen Naval公司則提出「設計場域」的應用方法,結合任務工程與基於模型的系統工程(MBSE),將兵棋模擬納入艦艇研發流程。這證明電腦兵棋不僅能用於戰術驗證,更能在裝備研發階段檢驗設計方案是否「Fit for Mission」,避免投入大量資源後才發現裝備與作戰需求不符。此外,大會亦廣泛探討人工智慧(AI)、機器學習(RL)、大型語言模型(LLMs)的融合應用,並聚焦於大規模數據分析、客製化使用者介面與分散式互動模擬(DIS)的最新進展。這些前瞻議題凸顯出兵棋推演正逐步轉型為「智慧化作戰模擬」,未來將更具備預測性、適應性與跨域整合能力。
整合系統 即時評估效能
面對區域安全情勢的快速演變,國軍在兵棋推演應用的能量上,已具備良好基礎與實務經驗。除了在每年實施的漢光演習中,持續運用「推演性電腦兵棋」系統,推動指揮所演習(CPX)與實兵演訓(FTX)之外,亦廣泛應用「分析性電腦兵棋系統」,進行建軍規劃、作戰計畫、武器系統效益的評估與驗證等工作。除此之外,國軍亦訂頒了模擬訓練環境(STE)的指導計畫,進一步整合高精度圖資與陸、海、空戰術層級以上的LVC(實兵裝備—模擬器—建構式兵棋)裝備,以利執行陸、海、空跨域聯合模擬演訓,提升國軍聯合作戰的戰力。同時,配合AI的快速發展,國軍亦積極整合AI與電腦兵棋/模式模擬的應用。透過AI想定生成、自動化模擬實驗(如蒙地卡羅)與智慧化對抗代理,以便在短時內系統化分析武器系統、兵力部署、作戰方案等,並以量化指標(如任務成功率、敵我戰損、資源耗損等)評估效能,提供作戰決策重要參考。
借鏡國際 完善防衛構想
綜合此次CPE年會與多個國際研究案例,可以歸納出對我國在兵推模擬發展上幾個重要的啟示。首先,在AI與LLMs的深度融合,來自北約與歐洲防務機構的經驗表明,AI與LLM技術不僅能用於自動生成作戰情境,更能在複雜兵棋模擬中快速演算多種戰術組合,並即時提供決策建議,殊值我國借鏡。其次,以海底基礎設施的模擬與防護, FFI的模擬研究凸顯,海底電纜與能源管道等基礎設施是現代戰爭中的脆弱目標。我國作為島國,高度依賴國際海底電纜對外構聯,應建立針對水下基礎設施的模擬模型,並納入兵推演練,以增強我國防衛韌性,再來,從跨域協同與DIS,北約近年強調「從海床到太空」的整合概念,透過多感測器資料融合(RMP)實現多域作戰全貌。因此,未來的兵棋系統須具備跨域互通能力,以利模擬評估陸、海、空、網電及太空等多域作戰場景。另外,在任務工程與裝備設計驗證,荷蘭Damen Naval的「設計場域」展示了如何將兵棋模擬納入艦艇設計週期,透過任務工程與基於模型的系統工程,檢驗新裝備是否能在真實任務中「Fit for Mission」,以降低研發風險並提高投資效益。最後,從反無人系統作戰與「安全可失敗」的訓練哲學中,NATO 分析強調小型 無人水面載具(USV) 之數量效應,我方應在兵推模擬中,評估無人載具與反制方案;且應採用可試誤的訓練環境,強調學習與驗證,而非以單一勝敗為目標,才能逐步完善防衛構想。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CPE年會不僅展示了國際兵棋推演與模式模擬的最新成果,也反映出全球軍事社群在面對新興威脅時的共同方向:AI與自動化分析的深度導入、基礎設施防護的前瞻思維,以及跨域與跨國協同的系統建構。對我國而言,這些發展趨勢不僅具有參考價值,更提供了具體行動方向。我們必須與國際接軌持續提升兵推模擬的能力,並整合AI能力、基礎設施保護、跨域模擬、任務導向設計驗證與試誤式訓練等,期使我國兵推模擬體系從「驗證工具」,躍升為裝備研發與支持戰略決策的關鍵能力。
(作者為國防院網路安全與決策推演研究所委任副研究員;記者李承勳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