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he main content area
:::

【社論】變局中奮起 民主臺灣再創新猷

Date:2025/10/11 Clicks:37

 總統賴清德昨日以「變局中 奮起的新臺灣」為題,於國慶大會發表演說,賴總統以2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開場,第一個是臺灣解除戒嚴天數,正式超越戒嚴統治天數的「民主化歷史性的一年」;第二個是我國創造國際稱羨經濟表現的「臺灣崛起的一年」。這個雙「一年」既是2300萬人民胼手胝足,攜手努力共同創造的成果,也是我們不畏困難勇於迎戰未來挑戰最大的底氣。

 賴總統在演說中,細數我國建國114年以來的亮眼成績,除創造舉世驚嘆的民主奇蹟,另外就是亮麗的經濟表現。賴總統引用「亞洲開發銀行」報告,我國今年經濟成長率由3.3%大幅上調至5.1%,居亞洲四小龍之首,也超越中國大陸。

 除「亞洲開發銀行」數據,《韓國時報》等韓媒上月報導的新聞,也彰顯我國的經濟成就。經過比較我國與南韓的官方數據,我國今年人均GDP可望達到3萬8066美元,明年將突破4萬美元,而南韓政府預估今年的人均GDP為3萬7430美元,而從其今年經濟成長率在1%左右徘徊,何時能夠突破4萬美元猶為未定之天,這是我國時隔22年後再度超越南韓,也印證我國經濟與產業政策的穩健。

 不僅是「亞洲開發銀行」報告和南韓媒體報導,其他訊息來源也不約而同凸顯我國經濟成就。美國財經雜誌《全球金融》發布的「世界最富裕國家或地區」排名,我國在2023、2024年連續2年名列第14名,領先日本、南韓。「瑞銀集團」公布的《2025全球財富報告》也指出,臺灣成人平均財富達31萬2075美元,位居世界第15名,同樣高於日本和南韓。

 這些經濟的亮眼表現及我國的自由民主,是我國全體人民的寶貴資產。賴總統表示,他身為總統的使命,就是要守護這些寶貴的資產,而從他的談話中,我們可歸結出他守護這些資產的兩大重要途徑,一是維護我國的經濟競爭優勢,二是憑藉實力維護臺海和平。針對前者,賴總統提出「三大策略」,包括擴大投資,深耕臺灣;深化國際經貿合作,布局全球;打造護國群山,厚植臺灣產業實力。這「三大策略」雖然主要是針對未來,但我國過去成功的產業政策,已證明這些策略的有效性,特別是半導體產業。

 在政策引導及政府大力支持下,我國半導體產業已位居世界前列,具體成就包括IC設計位居全球第3,晶圓製造全球第1,先進製程全球市占高達90%以上,封裝測試也是世界第1。這些成就,使臺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及依靠半導體的產業鏈中,扮演不可或缺的關鍵性角色,也是在這個基礎上,我國才能布局政府擘劃的「AI新十大建設」,以及量子科技、矽光子與機器人等3大關鍵技術的研發,打造多元產業支柱的「護國群山」。

 針對後者,首先是可恃的強大國防實力。賴總統除重申我國明年度的國防預算,按照北約標準將超過GDP3%,並在2030年前達到GDP5%,另外也提出增加國防預算的「三大目標」,也是我國未來的建軍方向,包括加強引進、結合高科技及AI技術,建構智慧化防禦作戰體系;持續投資國防創新科技,與先進國家軍工產業合作,另外一點則是他首度提出加速打造「臺灣之盾」。此一概念是國軍「防衛固守,重層嚇阻」軍事戰略的簡要表述和結果,上月航太展首度展示的「強弓飛彈」,則是落實此一目標的方式之一。

 其次是建構全社會的韌性,這是賴總統就任後推動的重要工作,起點則是去年6月成立的「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自該委員會成立以來,僅僅1年多的時間,就辦理採無劇本方式驗證災防韌性的「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實地演練」,以及結合國軍漢光演習於各地舉行的「城鎮韌性演習」。上個月總統府接續辦理「韌性臺灣、民主永續」國際論壇,將我國建構全社會韌性的努力及經驗帶進國際,國防部也同步公布新版《臺灣全民安全指引》手冊。經由一連串的努力,「全社會防衛韌性」的觀念已漸漸普及國內社會,也成為守護我國傳統與非傳統安全的另一屏障。

 賴總統國慶演說的最後,強調他將會帶領國家團結一心,邁向更美好的明天。其實這並非願景,而是早已內化於臺灣社會的精神。從賴總統特別提到,在不久之前「樺加沙」颱風造成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災情後,近日來自臺灣各地湧入花蓮光復鄉救災與協助災害復原的「鏟子超人」現象,就印證這一股難能可貴的精神。只要全體國人團結一心,我們就無畏於任何風雨挑戰,只要大家群策群力,必能為中華民國永續發展再創新局。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