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he main content area
:::

【前瞻軍談】英軍備戰印太 攜手盟友嚇阻威脅

Date:2025/10/19 Clicks:47
 英國「威爾斯親王號」航艦打擊群的巡防艦「里奇蒙號」,偕同美國海軍飛彈驅逐艦「希金斯號」通過臺灣海峽,展現英美協助維護西太平洋的堅定決心。圖為先前隨航艦打擊群航行的「里奇蒙號」。(取自英國國防部網站) 英國「威爾斯親王號」航艦打擊群的巡防艦「里奇蒙號」,偕同美國海軍飛彈驅逐艦「希金斯號」通過臺灣海峽,展現英美協助維護西太平洋的堅定決心。圖為先前隨航艦打擊群航行的「里奇蒙號」。(取自英國國防部網站)

◎鍾志東

 英國國防大臣希利日前在澳洲接受英國《電訊報》(The Telegraph)提問「英國正如何協助包括臺灣在內的國家,應對中共可能升高的威脅與挑釁」時表示,「如果我們必須一如過往攜手作戰,澳洲和英國是願意並肩而戰的國家。我們共同演習,透過聯合演習且做好更充分的作戰準備,我們攜手合作嚇阻更有力」。希利坦言,印太地區面臨的威脅正在加深,共軍占領該地區有主權爭議的島礁,且被指控恫嚇鄰國。不過他強調這是「一般性」表態,英國希望印太地區任何爭端都能通過「和平與外交」方式解決,並補充稱,「我們通過實力維護和平,而我們的實力源自盟友。」其後,希利今年8月29日接受《日經亞洲》專訪,再就英國如何應對臺海安全時表示,「顯然不會對假設性情況作推測」,但重申官方立場是透過和平方式解決臺灣問題,並指出「威脅或脅迫手段沒有立足之地」。

積極備戰 確保臺海穩定

 中共假藉紀念對日抗戰,舉行「九三閱兵」向國際社會示威不久,9月12日,英國「威爾斯親王號」航艦打擊群的巡防艦「里奇蒙號」偕同美國海軍飛彈驅逐艦「希金斯號」,以自由航行權為由,刻意共同通過臺灣海峽。這是美英聯軍首次共同穿越臺海,呼應「和平透過實力,實力源自盟友」論述。希利就英國在印太地區「作戰準備」的「一般性」表態,儘管並未直接點名特定國家,不過考量他指稱中共在印太區域「威脅與挑釁」問題,顯示英國正以具體行動,展現其透過積極備戰以維護臺海安全的基本立場。

 希利備戰印太表態,顯示友好中共的工黨政府也不排除軍事選項介入臺海安全。這是工黨首相施凱爾政府自去年7月25日上任以來,就英國是否介入印太地區潛在戰爭所發表最強硬措辭。工黨政府在兩岸議題,持續秉持英國「一中政策」,雖然不承認臺灣是主權獨立國家,但僅「認知」而未接受中國大陸擁有臺灣主權主張的「一中原則」,同時多次強調反對中共以武力片面改變臺海現狀。去年10月施凱爾曾在下議院公開表示,共軍在臺灣海峽周邊的軍演與封鎖演練是「不利和平與穩定的舉措」。希利今年4月於下議院應詢指出,英國希望中共充分意識到,印太區域是否能維持安全、和平、穩定,這是英國的「非常強烈關切」。此次希利的備戰印太論,以具體行動展現工黨政府對臺海和平的「非常強烈關切」,絕非只是空話而已。

 希利強調以「實力、嚇阻與盟友」涉入印太安全,反映工黨政府今年6月公布《2025國家安全戰略—於危險世界確保英國人民安全》。它一面擁抱國際主義,重視價值與多邊合作,反對孤立主義,另方面則是採用現實主義,積極進行軍備投資,強化國防力量。《2025國家安全戰略》主張加強「硬實力」投資的必要性,聲稱「我們必須以現實主義與坦誠的態度,面對這個我們所身處的(危險)世界。」希利備戰印太主張「以實力維持和平」,以及結合盟友力量的必要性,著實地呼應《2025國家安全戰略》國際主義與現實主義的二元論述規劃。

落實和平 強化海外實力

 在臺灣議題上,英國《2025國家安全戰略》將之置於「國安三柱」—「本土安全」、「海外實力」與「增進主權及不對稱能力」—「海外實力」進行專門敘述。《2025國家安全戰略》指出「臺灣周邊存在特別的升高情勢風險」,並就英國立場表態,「臺灣問題應由海峽兩岸人民透過建設性對話,以和平方式解決,不能以武力威脅、實際動武或任何脅迫手段來處理。我們不支持任何片面改變現狀的企圖。在穩固的非官方夥伴關係基礎上,我們將持續深化並拓展與臺灣在多元領域的合作,這些合作奠基於彼此共享的民主價值觀。」

 希利備戰印太論,猶如採取所謂巨棒外交(big stick diplomacy)嚇阻侵略者,確保臺海爭端只能以和平方式解決,落實《2025國家安全戰略》對臺灣議題的戰略目標設定。事實上,從《2025國家安全戰略》對臺海立場設定到希利強勢的印太備戰論,相當程度地符合施凱爾政府以「進步現實主義」對國際安全規劃,兼顧現實力量與理念價值,主張「用現實主義的手段,追求進步主義的目的」。工黨政府「進步現實主義」重視軍事實力,同時強調價值理念的戰略規劃,此提供了臺灣政府透過「價值外交」與英國進行戰略連結的共同基礎與運用空間。

多邊合作 建構聯戰能力

 英國備戰印太將以實力維持和平,但此實力則主要源自於盟友。此預告英國未來採取軍事介入印太安全方式,將不會以一己之力為之,而是透過集體力量共同涉入。這可由此次「高桅行動」的印太戰力部署得知,其核心要旨在於英國如何建構與盟友間的聯合作戰能力,以共同應對區域軍事危機。現實上,面對中共在印太區域的安全挑戰,英國也欠缺單獨應對的意願與能力,因此需要務實地結合盟邦夥伴力量,如AUKUS、「五眼聯盟」等,以集體方式共同回應中共威脅。受到印太區域對英國重要性增加以及盟邦夥伴要求的影響,英國將持續強化對印太事務涉入。北約強化對印太安全涉入,以及美國總統川普再次上任後,將美國全球戰略重心轉移至印太區域,敦促盟邦夥伴採取一致行動維護印太安全。這些對英國以更積極行動涉入印太安全態勢,無疑都扮演著重要的推手角色。

關係矛盾 反制俄「中」結盟

 前英國外交大臣拉米以「合作、競爭、挑戰」定調工黨政府的中共政策,展現在其「漸進現實主義」下,英國對中共務實交往但理性批判的基本立場。不過受到烏俄戰爭下「中」俄友盟關係、美英特殊戰略同盟關係,以及中共對外擴張主義等外在因素影響,英「中」關係將持續邁向低迷,希利的備戰印太論,正反映此英國對中共的負面戰略定位。北約2024《華盛頓峰會宣言》以烏俄戰爭「決定性助推者」定性中共,凸顯英「中」關係新的結構性矛盾。

 希利在國會回應關於烏俄戰爭與中共在其中角色的詢問時,主動提及中共在印太區域和臺灣海峽的作為,以呼應此次英國於印太的「高桅行動」戰略演訓,展現英國正運用中共在意的臺灣議題,反制俄「中」戰略同盟關係。工黨政府的《2025國家安全戰略》,視中共為「地緣戰略挑戰」的「全球強權」,並對《2025國家安全戰略》所列的「國安三柱」構成全面性的安全威脅。可預期地,英「中」關係近期內將難以好轉,反而有持續惡化之態勢。

(作者為國防院國家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記者李承勳輯)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