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光志
第2艦隊隸屬美國大西洋艦隊,負責美國東岸和北大西洋的行動,於1950年代組建,隨著美俄關係緩和,於2011年解編。近年來因北約與俄羅斯關係再度緊張,2018年重建。職責範圍涵蓋大西洋約1700萬平方公里,從北極圈到加勒比海,從美國東海岸到大西洋中部。
大西洋守護者 解編重建擔重任
1906年1月1日,美國大西洋艦隊正式成立,1917年參加一戰,主要協助英國等盟國實施反潛護航作戰,1922年將大西洋艦隊與太平洋艦隊合併為美國艦隊,1940年重建兩洋艦隊,1941年大西洋艦隊再次建立。二戰期間,大西洋艦隊下轄有5個作戰艦隊,即第2、4、8、10、12艦隊,其中第2艦隊負責大西洋海上機動作戰兼戰略預備隊。二戰後,1946年3月1日,美軍成立第8艦隊;1947年1月,第8艦隊重新命名為第2特遣艦隊;1950年2月,再次更名第2艦隊,主要任務是支持新成立的北約和美國第6艦隊的前沿部署。從此,大西洋艦隊規模縮小為2個,即第2和第6艦隊,其中第2艦隊轄區為整個大西洋,第6艦隊轄區為地中海。
隨著冷戰結束和俄羅斯威脅降低,第2艦隊從2005年2月22日起不再擔任大西洋打擊艦隊的角色。2011年9月30日,第2艦隊在編成近70年後解散,其裝備、人員併入新成立的艦艇和聯合作戰司令部。但不久之後第2艦隊又於2018年7月1日在諾福克重新建制、8月24日正式成立。司令兼任大西洋聯合部隊司令部指揮官,向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部負責。該聯合部隊司令部正式名稱為諾福克聯合部隊司令部,由海軍中將安德魯擔任指揮官,負責美國東海岸和北大西洋防務,司令部設在維吉尼亞州的諾福克,現任司令為道格拉斯‧G‧派瑞中將。
北約打擊部隊 馳援反潛前線
第2艦隊是北約的打擊部隊,擔負著大西洋反潛任務,確保北約海上交通線的完整性,同時擔任加勒比海和中美洲海域的作戰任務。艦隊司令根據命令計畫組織實施大西洋總部管區內作戰部隊的行動,支援指定的聯合司令部,指揮與控制指定部隊的行動和演習,實施海上航行和其他特別軍事行動,並使艦隊保持隨時戰備;執行各型艦艇的訓練和演習,並參加盟邦聯合演習。
第2艦隊司令部下轄數個特遣艦隊,根據需要隨時調動。通常指揮4支航艦打擊群及4支兩棲待命支隊,此外,第2艦隊司令部與艦隊的規模會根據具體任務需求而變化,從其他艦隊,例如第3、第4和第6艦隊,抽調艦艇和人員部署。也可直轄多個航艦打擊群,以及第2遠征打擊群、大西洋打擊部隊訓練司令部、常備海軍指揮部等單位。
執行緊急任務 見證經典戰事
在重大危機和演習期間,第2艦隊司令將擔任第120聯合特遣部隊的指揮官。該聯合特遣部隊由大西洋艦隊、美國陸軍快速反應空降部隊和空中突擊部隊、美國空軍飛機和支援人員、美國陸戰隊兩棲部隊,以及有時由美國海岸防衛隊指定的部隊組成,第120聯合特遣部隊接獲命令啟動後,負責執行各種緊急任務。
1962年10月古巴飛彈危機期間,該艦隊奉命封鎖加勒比海。1983年,雷根總統命令第2艦隊前往加勒比海,在「緊急狂怒」行動中,指揮入侵格瑞納達行動。約瑟夫海軍少將率領聯合部隊,出任第120聯合特遣部隊(CJTF 120)指揮官。參與此行動包括兩棲攻擊艦、兩棲船塢運輸艦、戰車登陸艦。兩棲部隊負責奪取珀爾斯機場和格倫維爾港,陸軍遊騎兵與第82空降師聯手奪取該島南端據點,包括正在薩林斯角附近建造即將完工的機場。
1991年1月波灣戰爭爆發前,第2艦隊負責訓練部署到西南亞的半數以上的海軍艦艇。2010年海地震災後,執行人道和災難救援任務,第2艦隊派出17艘艦艇、48架直升機、12架飛機,以及超過1萬名水兵和陸戰隊員,運送大量的淡水、餐食和醫療物資。醫療艦「安慰號」(USNS Comfort),以及勘測船、渡輪、海上預置艦和航行補給艦隊的部分人員,亦參與此次救援。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宣示將重振美國海軍規模,目標在未來30年將戰鬥艦艇數量增至381艘,並要求建造新式的無人系統,除無人水下及空中系統外,也包括無人水面載具,其包括中型及大型無人水面載具及無人機,另還有大量的水下無人系統。第2艦隊在面臨俄羅斯在北大西洋地區的軍事活動,對美國及其盟邦威脅,將加強在該地區的實力,以嚇阻對潛在的威脅與挑戰,除增加艦艇數量外,並提高現代化裝備;同時發展新的作戰概念和技術,以應對未來可能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