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he main content area
:::

【戰略快評】科技創新成果豐碩 建構國防自主能量

Date:2025/09/26 Clicks:40

◎董慧明

 「2025臺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上週盛大舉行,象徵我國國防自主道路愈益堅實。為期3天的活動中,包括歐美與日韓等近500家國內外廠商參展,在約1500個展位展示國防科技、航空系統、無人載具平臺與太空創新先進發展,規模達到歷年之最。

 此次展覽不僅提供國防產業與技術的廣泛交流平臺,亦顯示我國在全球地緣政治格局快速變遷下,積極建構自主國防量能的決心與成果。從精準打擊飛彈、新一代戰機、無人機、國造艦艇到太空低軌衛星,各項不對稱戰力裝備,呈現我國在強化國防韌性方面的策略方向與具體實踐。

 以我國無人機產業為例,在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雙重驅動下,正邁入快速成長階段。值得關注的是,國內多家投入無人機研製的廠商,除彼此建構技術相輔整合機制,亦積極與國際技術領先企業深化合作關係。例如「漢翔航空工業」與美國國防科技公司「護盾人工智慧」(Shield AI)簽署合作協議,目標打造一個涵蓋上游到下游,從製造生產、組裝測試,到維修保固的先進無人系統運作體系。

 烏俄戰爭爆發後,烏克蘭採購美國「護盾人工智慧」公司研製的V-BAT垂直起降偵蒐型無人機,表現優異。其核心的Hivemind AI軟體,能賦予無人機群在複雜且通訊受阻環境下,達成自主協同作戰任務的能力。因此,這項合作將有助於我國汲取尖端技術,提升國產無人機的智慧化與自主化水準,增強戰場存續能力。

 「雷虎科技」也與美國「奧特里昂」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將該公司先進人工智慧及整體解決方案整合至該公司涵蓋空中、陸地及海上應用之全系列無人載具。為解決視距外操作的關鍵通訊問題,「雷虎科技」也和「仁寶電腦」策略合作,共同開發全網整合通訊模組。這些跨國與跨領域的技術合作,展現臺灣企業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高度整合能力。

 除了備受矚目的無人機,本次航太展的另個亮點,是由「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展示的一系列精準飛彈與無人化系統。其中,攔截高度達到70公里的「天弓四型防空飛彈」首次亮相,成展場焦點。另在建構自主防衛力量藍圖中,「國艦國造」、「國機國造」進程同樣取得實質性進展。無論是可用於防空、反潛的海軍新一代輕型巡防艦最新構型;進入量產交付階段的「勇鷹」高級教練機,抑或是向美國採購的F-16V BLK70型戰機,一系列從地面、水下、水面到空中的軍備國造與軍購專案,彰顯臺灣充沛的國防自主活力。

 當前全球供應鏈正在經歷結構性重組,各民主陣營國家紛紛尋求建立安全、可信賴的合作夥伴關係。臺灣憑藉卓越的科技實力與製造品質,自能在全球國防產業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不僅可鞏固國家自身安全保障,更能透過技術合作與產業鏈互補,推動區域防衛體系的韌性建構,在地緣戰略格局中發揮舉足輕重的戰略價值。(作者為國防大學政戰學院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副教授)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