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he main content area
:::

【軍事論壇】美飛彈防禦極大化 布局全球制變

Date:2025/09/23 Clicks:38
 美國將戰區層級原本用於反擊中程彈道飛彈「薩德」(THAAD)系統,利用其半徑數百公里的防禦性覆蓋能力,轉為本土防禦新選項。(取自美國空軍網站) 美國將戰區層級原本用於反擊中程彈道飛彈「薩德」(THAAD)系統,利用其半徑數百公里的防禦性覆蓋能力,轉為本土防禦新選項。(取自美國空軍網站)

◎介輔

 2024年11月,俄羅斯首度使用名為「榛果樹」的新型中程彈道飛彈攻擊烏克蘭,其飛行速度可達10馬赫,並對外宣稱幾乎無法被攔截。今年中共「九三閱兵」,多款新型彈道飛彈亮相,引起國際關注。美國除總統川普提出的「金穹」計畫外,飛彈防禦局(MDA)藉由區分各國防承包廠商之間的研發工作,以期維持美國的飛彈防禦系統與現代化,達到降低敵方洲際彈道飛彈的威脅及保護盟邦。同時發展下一代功能更強的攔截器,取代現役的陸基攔截器(GBI)。

 這批專供「陸基中段防禦」(GMD)系統使用的GBI,已在阿拉斯加州格里利堡部署,目的在於防禦俄羅斯、中共、北韓和伊朗的彈道飛彈。美軍計畫重新編組既有的飛彈防禦架構,將原屬戰區層級的「終端高空區域防禦系統」(THAAD,俗稱薩德)移防為國土防禦的戰略單元,配合「長程鑑別雷達」(LRDR)的升級與SM-3 Block IIA、Ⅲ型艦載反飛彈系統的進展,有效鞏固東亞盟國的戰略前沿,未來也可望藉由「印太戰略」的布局,串聯亞太各駐地的防空情報資料網路,完全涵蓋對敵飛彈演訓的動態,獲得早期預警與反制的戰略制高點。

依地區分層防禦 靈活部署

 MDA將其現役的飛彈防禦系統區分為:推升階段、加速階段、中段接戰階段和終端接戰階段。各階段都對應於來襲的彈道飛彈飛行軌跡、採取不同的接戰模式。而各階段對彈道飛彈防禦系統的回應能力,都各有優缺點,每個防禦地理區位距離威脅的遠近,決定適合採用何種防禦系統。由此產生的裝備高彈性靈活部署,和分層的防禦概念,可以提高總體防禦效率,能精準擊落對手的彈道飛彈,飛彈防禦成功的機會就愈大。

 對於彈道飛彈的長程預警戰備活動,MDA概分為5個「區塊」。在歐洲與中東,從對伊朗有限度的長程飛彈防禦與反制,捍衛北約盟國和美國部署在歐洲的部隊,並擴大對美國本土的防護。包括在波蘭建立美國飛彈防禦系統,以及目前位於夸加林環礁「雷根彈道飛彈防禦試驗場」的歐洲中段雷達(EMR),並進行改裝,移至捷克境內。在亞太地區,藉由部署在各盟國或特定區位的長程預警雷達,串聯成可供美國本土防禦彈道飛彈的即時監控網路,同時透過「升級版預警雷達」(UEWR)的相位陣列天線,鏈接海面「神盾」戰系,建構反彈道飛彈的戰備序列。為因應對手極音速巡弋飛彈的發展,MDA正在全力研發下一代攔截器。

攔截感測威脅 迅速追蹤

 可單獨定位導航的「重返大氣層載具」(RKV)問世,與近年來開始服役的超高音速彈道飛彈和巡弋飛彈的部署,不斷突破軍事大國的成本效益考量,也兼顧了反彈道飛彈防禦系統的生存性,尤其俄羅斯和中共都相繼投入巨資開發了一系列陸基、空基和海基飛彈防禦技術和系統,這讓MDA需要從已部署的防空系統中再行調整,配合新尋標器和攔截彈的生產予以因應。另將戰區層級原本用於反擊中程彈道飛彈之「薩德」系統,利用其半徑數百公里的防禦性覆蓋能力,轉為本土防禦的新選項。因此,MDA正在計畫建造下一代的攔截器和天基感測器,以追蹤極音速武器等高速移動和快速機動的威脅目標,與以色列和日本等盟邦進行的相關合作,共享數據、程序、測試和操作方法。

 MDA目前建立稱為「戰鬥指管通信」系統,能夠在各種反彈道飛彈系統之間傳遞指管情資。以SM-3 Block 1B飛彈為主力,用於船艦和岸基「神盾」各站位點指管中段接戰。此外,西太平洋陸基雷達部署有限,因為本區主要是海洋,放在各座島上將成為顯著目標。因此,對飛彈的追蹤和射控等問題的解決方案,必須由太空(天基)設備解決;對此,MDA、太空發展局和國防先進研究計畫局(DARPA)共同進行研究。美國也研發超高音速武器,將火箭加速成為「超高音速滑翔飛行器」的發展階段,下一步將是生產可攜帶更重、有效載荷的進氣式超音速飛行器(載具)。

綿密雷達網絡 即時預警

 早期為監控蘇聯洲際飛彈的發射活動,美國以戰略空軍司令部轄下編成第一代的長程預警雷達,配合各軍種的戰略核武力量,以期對蘇聯產生嚇阻效用。從西北歐逐漸延伸至東北亞,將蘇聯核武發展的軌跡限制在北緯30度以北的歐亞大陸內,這些雷達系統分別稱為「相位陣列預警系統」和「彈道飛彈預警系統」,此階段的技術,象徵對飛彈長程預警和對太空監視的雷達、分析電腦和通信系統的充分應用。

 近年來,由於俄羅斯與中共加快極音速武器的研發,美國加速展開新一代長程預警雷達的部署,新的長程預警雷達稱為「固態相位陣列雷達系統」(SSPARS),由MDA擔任維護、升級,並且運作成為全球分布式的雷達網路,提供對飛彈防禦和對敵彈道飛彈發射與太空潛在威脅的預警,可以追蹤全世界可能會射往美國領土的所有洲際彈道飛彈。SSPARS的站點位於5個不同的站位:美國西岸加利福尼亞州比爾空軍基地、東岸麻塞諸塞州空軍基地的鱈魚角、阿拉斯加州的克里爾空軍駐防站、英格蘭菲林代爾皇家空軍駐地、和格陵蘭的圖勒空軍基地。

 從古至今,戰爭總是分為攻守兩方面,善於用兵者,先重視防守,先立於不敗之地。己方覓得更好的隱匿途徑,才得以不斷補充、整備、編裝並防範敵方偵察與分析,而制勝的關鍵技術,在於現代衛星光電裝備的綿密部署,遂行「偽裝、隱藏和欺敵」技術,達到「以正合,以奇勝」的無形境界。

 現代洲際飛彈的變軌技術與多彈頭誘餌等欺敵手段,讓飛彈防禦系統增加攔截的難度。部分軍事專家認為,飛彈防禦系統改良,除增強攔截器(新攔截飛彈)的動能,另還要從配合陸基飛彈防禦的長程預警雷達,與其對目標的早期鑑別能力著手升級,MDA認為誘餌辨別科技可以分類並找出移動方式最像真彈頭的物體,而且終端攔截能力可以使所有中程施放的誘餌失效,證明提高新長程預警雷達系統鑑別能力的實際功效。

5G配合AI 精準決策

 新的5G通信網路高度自動化和複雜的人工智慧(AI)技術,也將為新世紀的飛彈防禦系統,提供更為即時與精準的評估模式和決策分析,藉此推估美國在完成SSPARS的同時,也對歐、亞盟邦境內的重要戰略區位,部署同等級的長程預警雷達,例如在日本西南離島的宮古島、與那國島等,均由日方以向美國「獲得技術授權」的模式,部署日製長程預警雷達,以鞏固西太平洋的海空航線安全與暢通,並為自由世界提供安全可靠的反飛彈「天網」。(作者為軍事作家)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