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臺北市藝文推廣處主辦「臺灣水彩精選系列:島嶼」大展,即起於藝文大樓特展室展出,集結全臺52位藝術家88件佳作,作品橫跨風景、人物、抽象與意象表現,以細膩筆觸詮釋臺灣島嶼的自然風光、人文意象與內心風景,從澎湖的海潮到蘭嶼的晨曦,從金門、馬祖的聚落到南方小島的浪花,多元且精彩的作品,形構出一幅以「島嶼」為名的多重美學圖景。
林國勇以故鄉馬祖為題材,系列作品採西方水彩渲染與東方水墨的韻味,捕捉幼年記憶的潮聲、石屋、漁燈,訴說對家鄉山海的呼喚。羅宇成印象最深刻的對於島嶼是澎湖,每年安排4到5次前往創作,這次展出作品《舞爪》、《花,蟹》描繪章魚與螃蟹。
徐江妹《潮汐之島》系列透過戶外寫生,將當下感受的大自然光影與色溫,透過畫作呈現,邀請觀眾凝視島嶼之美,也感受潮汐呼吸。展示現場搭配裝置藝術,帶給觀眾出走戶外的閒適感。
王怡文畫作以蘭嶼為題材,不強調自然景物的客觀再現,而是藉由色彩、幾何構圖傳達內心主觀情感,跨媒材技法應用,除了水彩主體,也融入貼箔、宣紙拼貼、拓印、揉紙、刮刻、水拓等技法,營造肌理層次。
張晉霖展出作品,取自旅遊寫生所拍攝的蘭嶼與越南下龍灣景點,兩地地貌相同,氣候與文化卻迥然不同,蘭嶼是時晴多雨的海岸地景,下龍灣則是霧氣瀰漫中有著壯觀水面石灰岩峰林,他以寫實結構入畫表現所見景色,色調則依照個人喜愛紛圍或擅長方式表現。
臺灣知名水彩藝術家謝明錩受邀參展,他分享創作可從5個面向思考,包括觀念、形式、意念、內容與技巧。他認為,「觀念」決定藝術家如何理解並界定何謂藝術;「形式」指作品採用寫實、寫意、寫生、抽象等何種呈現方式。「意念」指創作背後的想法與設定,期望傳達給觀者的感受;「內容」即畫面所描繪的題材與故事核心;「技巧」則是呈現意念與內容所運用的技法與手法。謝明錩表示,正因這五個面向的自由度極高,「島嶼」僅是起點,而非框架,藝術家可從生活中的各種感受出發,創造出兼具個人風格與深度的水彩作品。
臺北市藝文推廣處處長詹素貞表示,該展是藝文處今年主辦大型特展,由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策展執行,展期至明年1月4日,這是「臺灣水彩專題精選系列」第9個主題展,承續先前「女性人物」、「春華」、「秋色」、「河海」、「懷舊」、「幻影」、「異域」與「山林」等主題,今年以「島嶼」為題。
詹素貞指出,展覽邀請洪東標、黃進龍、謝明錩3位藝術家展出代表作,每人各2件;另有10位薦選藝術家、39位徵選藝術家參展,以水彩探索海島之間的光影變化與心靈感知。參展藝術家從自身原生環境出發,透過細緻觀察與情感連結,將人、物、景與建築,轉化為內心視覺意象,作品兼具精湛技法與實驗精神,呈現臺灣水彩藝術多樣風貌與時代風格。
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理事長郭宗正表示,後續也規劃推出「都會」、「夜色」、「愛」等主題,持續推動臺灣水彩藝術的多元發展。這次以「島嶼」為名,其實最大的島嶼便是我們所居住的臺灣,一座充滿溫暖與人情的土地,值得以水彩為媒材細細描繪。
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創會理事長洪東標指出,該系列展覽透過不同主題引導藝術家在題材進行多元探索,藉由公開徵件與邀請,讓全臺各地創作者都有機會參與,每次展覽同步出版專書,讓藝術家針對作品書寫理念與解析,也期望12大主題系列出版物,未來成為臺灣美術史珍貴的研究資料。
臺北市藝文推廣處表示,希望透過「臺灣水彩專題精選系列」展覽建立臺灣水彩的文化品牌,讓民眾更貼近本土藝術的生命力,並促進藝術教育與文化交流,使「島嶼」成為連結創作與生活的靈感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