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he main content area
:::

【社論】民主同盟強化聯演 嚇阻威權擴張威脅

Date:2025/11/08 Clicks:28

 據國安會相關研究報告顯示,今年印太區域為防範中共軍事威脅與擴張,不同國家組成的民主同盟,已進行多次雙邊或多邊軍事演習及訓練。從演習課目及內涵可看出,為共同反制俄、「中」軍事合作,印太區域盟友過去4個月舉行高達15場雙邊、多邊聯演,旨在嚇阻共軍的擴張與挑釁。

 我們知道,軍隊的存在,是以抵禦外來威脅、確保國防安全為目的。在戰爭尚未發生或是承平之日,軍隊必須對未來的最壞打算,做好完全的準備。從軍備投資、情報蒐集、作戰演習的強化與後勤整備,都必須針對作戰需求,模擬實戰的運作。若是以多國同盟作戰為前提,更需強化指揮管制與協調,以擴大作戰效益。

 軍事演習及訓練,主要是針對未來假想的威脅與衝突,進行事前演練。其中,如何了解自身與同盟國家的能力與限制,以及戰時同盟作戰所需要的精密協調與合作,也必須透過事前的通信方式交流、計畫與火力的管制、任務階段的區分等,讓同盟國家間更加熟悉彼此的作戰文化,避免造成資源浪費或作戰成效不彰。

 以印太區域最大規模的「環太平洋」演習為例,歷次演習都有超過20個以上國家參加。這些國家並非全是美國的同盟國,但是為了海上安全,各國仍群策群力,針對海上非傳統安全及傳統作戰想定,進行一連串的演練。演習期間,各國也會透過各種交流如球類競技,培養作戰感情與默契,強化友軍與戰友之間的協同。這些舉措,都是為了提升未來同盟聯合作戰的緊密度,強化同盟作戰的效能。

 除了海上聯合演習與海空聯合演習外,軍事專家也發現,美國與區域國家也在印太區域內驗證聯合防空系統、聯合反艦系統及多域作戰,其戰略目標非常清晰,就是要反制中共對第一島鏈國家的擴張行徑,也要以多域作戰的模式,反制中共的反介入/拒止。

 此外,美國、菲律賓、日本亦針對南海情勢進行演練,針對南海及臺海可能衝突進行反制練習。觀察其武器系統種類,包括地對地「提豐」飛彈、整合性的全國防空系統、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的運用,以及陸戰隊岸置反艦飛彈使用等,皆是為臺海或南海未來可能引爆的衝突發生時,如何援助相關國家作戰,以及演練封鎖巴士海峽做準備。

 在東海方面,「美日韓」與「美日澳」已針對此一區域可能的衝突,進行了部署及演練。各國不論是增加國防預算或是採購各項遠距精準打擊武力,都是在強化反制中共近年在此區域挑釁或擴張的行動。專家認為,中共的意圖非常清楚,如果臺海或東海情勢緊張,共軍3個航艦打擊群將部署臺灣東部公海,阻止美國及日本的軍力介入。如此,在廣袤的太平洋海域,當其執行反介入及反封鎖的海上灰色地帶行動時,各國的決策及反應時間愈短,中共就愈能先機制人,嚇阻各方的行動。

 然而,此一區域原本即存有眾多安全機制傳統,例如美國、英國跟澳洲的聯合同盟體系,以及美日印澳四邊安全對話,都是針對中共擴張所建構的合作與防範機制。近期印度開始強化與各國互動,並且承諾要參加在印太的相關演練,此一主動表態,將會賦予四邊安全合作架構,更加完整的軍事安全意涵。

 中共不斷窮兵黷武,不僅是飛彈射程的大幅度延伸,或其海軍將演習的範圍,以及遠程兵力投射延伸到太平洋中部,已威脅到澳洲及紐西蘭的生存安全。這些國家面對中共的軍事威脅與擴張,正積極加強防範及準備,除了擴增國防預算,也希望能夠提高科技軍備的數量及性能,以快速彌補與中共軍隊的落差。

 在今年的亞太經合會上,南韓總統李在明要求美國總統川普,同意授予南韓核潛艦燃料,並且允諾南韓製造核動力潛艦,讓南韓成為具備核動力潛艦的國家,頗受矚目。其實,以南韓的防衛需求而言,並不需要核動力潛艦,其戰略目標,主要指向已在興建大型旗艦的北韓,希望能藉此讓南韓具備更強而有力的反制武力。同時,屆時南韓也可以協助美國、澳洲、日本,在臺海周邊的公海區域,進行反封鎖作戰,穩定區域和平,使中共感受到周邊價值同盟國家的壓力。

 核動力潛艦的研發科技及實用性,不言可喻。一旦獲得首肯,未來南韓的兵力將可以投射得更遠,甚至可以到達南海或北極,或觸及中部太平洋,也將可以配合美國執行西太平洋或其他區域的海上安全工作,強化民主同盟國家的嚇阻能力。由此可見,面對俄、「中」的強勢擴張,國際社會將積極以對,期能全力維持印太秩序與和平穩定。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