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he main content area
:::

【莒光園地】

Date:2025/10/20 Clicks:19
節目一覽表。節目一覽表。

第一單元 認識我們的榮光—用生命守護家園:李光前烈士

節目重點:

 一、本集《認識我們的榮光》以古寧頭戰役為主軸,透過學者解說、參戰老兵回憶與現役官兵代表訪談,帶領觀眾重返70多年前的古寧頭戰場,追憶一位以生命守護家園的烈士—李光前團長。

 二、在戰役中,李光前團長在西浦頭村率部突擊並身先士卒,為反攻勝利奠定基礎,雖在衝鋒過程中壯烈殉國,然其精神也鼓舞了國軍部隊奮勇向前、不畏生死,贏得了最終的勝利。金門當地百姓為感念烈士英勇事蹟,為其建廟奉祀,奉為「李光前將軍」。自此,烈士英名化作金門百姓的守護神靈,譜寫出烈士「從戰火走向香火、從犧牲走向守護」的動人故事。而透過和平紀念園區、北山古洋樓與古寧頭海灘等地的巡禮,斑駁牆面上的彈痕、豎立於沙灘上的軌條砦,都承載著當年戰役的激烈,也印證著當年李光前烈士與全體國軍將士為守護家園,奮戰到底的決心。

 三、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戰爭硝煙雖已遠去,但烈士的奮勇精神將永遠存續,轉化為所有國軍官兵共同堅守國家的信念。先賢先烈們的故事也不只是歷史而已,更是永遠照耀著後人的榮光。 

 給我們的啟示:

 李光前烈士的事蹟提醒我們,軍人的榮耀不在階級高低,而在於以行動證明自己保家衛國的信念。烈士身先士卒的精神,完整體現軍人「國家、責任、榮譽」的核心價值。當我們每次深入了解這些戰史與先烈事跡時,在感動之餘,也更能體會先烈們對國家的熱愛與忠誠,在潛移默化中將「用生命守護家園」化為自身的座右銘。

 此外,國家的安定繁榮並不是憑空而來,是由過去先烈們的犧牲奉獻所換得,以及現今每一位官兵弟兄姊妹共同努力維繫著。儘管隨著時代進步,我們所面臨的挑戰與威脅更趨多元,但「為誰而戰、為何而戰」的信念是始終不變的。我們唯有在自身的崗位上持恆戰訓整備工作、精實訓練、嚴守本分,才能承繼先烈榮光,成為國家安全最堅實的保障。 

第二單元 保防教育—掌握可疑違常,消弭潛在危安

一、本集《保防教育》專題聚焦於近年來屢見不鮮的共諜案件,透過新聞實例與專家解析,說明中共對我滲透的態樣與手法,並提醒官兵間諜滲透並非如電影情節或小說人物般遙遠,而是有可能就潛伏在身邊。

 二、根據國安局數據指出,近3年共諜起訴人數增至60餘人,是2021年的3倍,顯示中共對我滲透行動已系統化、組織化。資深軍事記者戴志揚與法務部調查局劉文彬以真實案例剖析敵人滲透的態樣:如退役飛官不敵金錢誘惑遭到收買,進而協助吸收現役人員竊密,或是官兵因經濟壓力,不慎落入共諜陷阱等。手法上則包含偽裝成友盟身分騙取資訊,以及藉由「學長學弟情誼」拉攏人員發展組織。這些都在在揭示中共如何以情感、信任與利益包裝進行滲透,並強調官兵要具備即使是一則訊息、一張影像,都有可能成為破口的警覺意識。

 三、節目歸納出中共「5大滲透管道」與「4種吸收手法」,並強調國軍官兵「見可疑追查到底,遇問題立即反映」的重要性。劉文彬提醒,軍人應熟悉國安法令、貫徹各項回報機制,並落實資安管理,強調「守住任何一個機密,就是守住2300萬國人的安全」。

 給我們的啟示:

 國家安全的屏障不僅在前線,更在每位官兵弟兄姊妹的心中。面對敵人無孔不入、無所不用其極地滲透手法,我們必須要時刻堅定「對國家忠誠、對單位負責」的原則與立場。節目中所揭示的案例,皆是因一時的意志動搖以錯誤選擇,最終一步錯、步步錯,造成對自己與國家的巨大傷害。每位弟兄姊妹在任何職務或崗位上,都應以榮譽為盾、以紀律為界,並時時保持警覺,才能避免受到誘惑與滲透。

 同時,保防意識也不應被誤解為他人的多疑、不信任、找麻煩,而是保護單位整體的具體展現。主官對部屬的生活關懷、或是同袍間相互發掘異常態樣,都是維繫安全的重要一環。除了既有的法令規範與制度外,還要加上官兵弟兄姊妹們的主動發掘異常、即時反映與回報,才能使單位與團隊的管理更趨完善,真正將危安消弭於無形。

(本文由政治作戰局文宣心戰處供稿)

戰後為感念李光前烈士捨身成仁精神,在其陣亡處立碑紀念。(取自金門觀光旅遊網)戰後為感念李光前烈士捨身成仁精神,在其陣亡處立碑紀念。(取自金門觀光旅遊網)
戰役中,李光前團長在西浦頭村率部突擊並身先士卒,為反攻勝利奠基,雖在衝鋒過程中壯烈殉國,然其精神也鼓舞了國軍部隊奮勇向前、不畏生死,贏得了最終的勝利。(翻攝自古寧頭戰役70週年紀念冊)戰役中,李光前團長在西浦頭村率部突擊並身先士卒,為反攻勝利奠基,雖在衝鋒過程中壯烈殉國,然其精神也鼓舞了國軍部隊奮勇向前、不畏生死,贏得了最終的勝利。(翻攝自古寧頭戰役70週年紀念冊)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