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he main content area
:::

【前瞻軍談】美菲「雷霆對抗」聚焦亞太 強化聯戰機制

Date:2025/10/05 Clicks:39
 美國空軍F-35A戰機首度部署菲律賓,參與7月「雷霆對抗25-2」聯演。(取自DVIDS網站) 美國空軍F-35A戰機首度部署菲律賓,參與7月「雷霆對抗25-2」聯演。(取自DVIDS網站)

◎高志榮

 「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7月10日報導,美國空軍首度部署F-35A戰機至菲律賓,參與7月7至18日舉行的「雷霆對抗25-2」(Cope Thunder - Philippines 25-2)聯演,透過操作多項空中作戰課目,強化作業互通性與聯合防衛戰力。Cope Thunder在1976年於菲律賓舉辦,通過雙邊戰鬥機協同訓練、任務專題交流和領導者的參與,整合美國和菲律賓空軍整體作業能力,並增強彼此的互相支援。Cope Thunder 25-2也標誌著美國空軍F-35A閃電Ⅱ中隊首次部署到菲律賓,未來美空軍各型戰機機動分遣能力又得以更加強化。

美空軍首派F-35赴菲參演

 最初的Cope Thunder演習在1976年首次舉辦,是為美國和盟國的飛行員提供常規飛行訓練,且每年都在菲律賓舉行,直到1990年。在1991年,因皮納圖博火山爆發,馬尼拉和華盛頓之間的防禦協議終止,導致美國軍隊撤離克拉克空軍基地,從1992年起,該演習改在阿拉斯加的艾爾森空軍基地舉行,並在2006年演習更名為「紅旗阿拉斯加」(Red Flag-Alaska)。

 30多年後,今年5月1至12日美菲2國將恢復在克拉克空軍基地舉行的Cope Thunder空軍演習,為Cope Thunder 25-1,另於7月7至18日舉行Cope Thunder 25-2演習,每年最多舉行4次,每次演習10餘日,每日於白晝實施2批的演練。

 在1991年波斯灣「沙漠風暴行動」之前,美國空軍主要戰鬥機飛行員,只有不到5分之1的人經歷過實戰,雖近年來有戰鬥經驗的飛行員比例有所增加,但很大一部分飛行員仍沒有此項經驗,且大多數作戰損失發生在機組人員的前8到10次任務中,因此,Cope Thunder的目標是為每位機組人員提供這些最初的重要任務執行經驗傳承、模擬及操作,增加他們在戰場環境中的生存機會。

 Cope Thunder演習在暌違30年後,2023年始決定再重新於菲律賓舉行,以配合加強美國空軍在印太地區最古老盟友的合作,再回至菲律賓克拉克空軍基地展開;此次「雷霆對抗25-2」聯演,美國空軍F-35首次在菲律賓領土上作戰,作為華盛頓和馬尼拉之間空戰演習的一部分,該演習將重點關注東南亞群島北部的行動。演習中,大約2255名美國和菲律賓飛行員,以及2國的F-35A、FA-50PH、直升機和渦輪螺旋槳對地攻擊機參與演練,演習為期12天,亦依紅、藍、白部隊方式編成,執行各自任務,並強化空中對海面的驅離及攻擊任務。另美空軍亦採用了該軍種新的空軍特遣部隊模式的元素,該舉措能對俄羅斯和中共的大國競爭挑戰中加強部隊戰備狀態,並增進美國部隊,由本土前推至印太所望區域,遏止俄羅斯和中共威脅。

制衡中共 凸顯戰略地域

 演習在整個呂宋島北部,指定的強化軍事訓練區舉行,以發展美菲空軍的彼此通聯、協同作戰和作戰戰術,另美軍前已於「肩並肩」演習,利用該地區的主要機場進行人道主義援助和救災工作。美國海軍陸戰隊在「肩並肩2025」期間模擬了北卡加延國際機場的跑道搶修及恢復起降作業,該機場是美軍在菲律賓可以運用的9個加強合作協定地點之一。

 在戰略意涵裡,以美國及菲律賓為主的Cope Thunder演習,為強化與菲國在西太平洋的聯合防衛戰力及作業支援,持續演訓至今,雖有移轉至阿拉斯加,並擴及多國執行,然而由於印太區域的威脅日益嚴峻,於本年度再次返回菲律賓訓練,在此區域的參與國家將愈來愈多,其所凸顯之戰略意涵,概可歸納如後。

 首先,Cope Thunder演習,本在1976年即在菲律賓辦理,在現任總統小馬可仕,加強與西方各友好國家結盟作為下,已再行回復至菲律賓登場,有助強化美菲制衡中共的擴張,並逐漸顯現成效。

 其次,今年Cope Thunder演習,其演習範圍從北菲的巴士海峽向南延伸至黃岩島附近海空域,2區域距離約500公里,顯示此演習以西太平洋南面及南海為安全情勢考量要點,冀透過演習對2國的作戰或軍事行動做更好的協調。

 再次,由於未來再參與Cope Thunder演習的國家將持續的增加,如何透過縝密的規劃、準備、集結、整合和調動部隊進出菲律賓周邊地區,都是演習複雜的工作,必須再派幕僚群前往學習,為參與演習做好準備。另各國兵力空中作戰行動的戰裁,雖我國空軍戰術訓練總驗收亦有類似作法,唯使用系統裝備不同,亦必須提前參與檢視相關做法,以利順遂參加演習,實現多國大兵力協同作戰的能力。

強化整備 共維區域安全

 由於「中」俄頻繁在東南亞第一、二島鏈警巡騷擾,我國即在地緣戰略樞紐位置上,且與菲國僅約400公里,2國相互支援容易,我空軍武器裝備及訓練方式多屬美系,融合及整合度高,我國應持續蒐整關注該演習內容,作為我訓練課目元素,融入並持續強化,後續可藉由各種軍事外交管道發聲,先派代表觀摩,並完成準備能賡續參與演習,為印太區域安全而努力。

(作者為國防院網路安全與決策推演研究所委任助理研究員;記者李承勳輯)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