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he main content area
:::

【社論】強化國家防衛韌性 攜手友盟永續民主

Date:2025/09/23 Clicks:41

 近年國際局勢詭譎多變,總統賴清德自去年就任後,特別於總統府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旨在強化國家應處各種風險時的韌性。在委員會成立即將屆滿1週年時刻,總統府日前以「韌性臺灣.民主永續」為題,廣邀各國學者專家,共同探討相關議題,目的是嚴正表態:面對中共與威權主義威脅,我們有捍衛自由民主、永續臺灣的決心。

 賴總統於開幕致詞時表示,各種跡象顯示,以中共為首的威權體系,正在強化合縱連橫,對民主社會進行滲透和破壞,「他們透過軍事侵擾、混合戰手段,試圖削弱我們的信心、分化我們的社會,測試國際社會底線,並逐漸改變區域現狀與國際秩序」,我們必須謹慎因應。

 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去年6月19日,賴總統就職滿月記者會中宣布成立,當年9月26日舉行首次會議。委員會成立的目的,除要適切因應極端氣候帶來的災害,另一重要目的,是應對中共威權主義與軍事擴張的挑戰。自成立以來,委員會以極佳效率,將天災與戰爭可能衍生的災害,從桌上兵推延伸至實際演練,並將防災與防衛結合,讓強化臺灣全社會防衛韌性從理論轉化為行動,獲得國際社會高度關注與讚許。

 延續同樣精神,總統府此次辦理「韌性臺灣.民主永續」國際論壇,最直接的目標有二,一是汲取國際經驗,擴展我國韌性治理與社會防衛領域視野,並協助深化政策設計,包括民力訓練、物資儲備、醫療通訊能源與金融網絡安全等;另一目的則如賴總統所言,在搭建一個臺灣連結世界,展現自我防衛決心的場合,同時讓國際社會更清楚,我國對於維護區域和平穩定現狀願意承擔的責任。

 探究論壇召開的時間,非常具有意義。此前,中共於本月初舉辦2場受到國際關注的活動,即「上海合作組織」峰會與「九三閱兵」。這2場活動既凸顯現行國際秩序受到威權主義國家的嚴峻挑戰,也使得世界和平與包括臺海在內的區域安全,面臨前所未有的威脅。

 這2場活動,聚集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俄羅斯總統蒲亭,以及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等被國際社會視為威權主義的代表人物;3個國家透過直接與間接方式,結合為所謂的「威權軸心」,最具體實例即是烏俄戰爭中,俄羅斯入侵了烏克蘭,北韓出兵支援俄羅斯,中共則為俄羅斯提供經濟、科技等支援;前美國國務院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董雲裳評論「這個軸心已經以行動表明,他們正尋求全球秩序出現符合自身利益改變」,十分剴切。

 3個威權國家領袖同框,中共並透過閱兵展示武力,使得鄰近國家特別是我國,感到更為深刻的威脅。3人於「九三閱兵」交談中雖未提及臺灣,但中共仍持續以高頻率的軍機侵擾、戰備警巡和海空聯合軍演等實際軍事行動,恫嚇我國。日前於北京舉行的香山論壇,中共再彈「對臺使用武力」濫調,同臺的共軍高官也賣力演出,誇耀共軍武力。此一情形顯示,隨著中共對自身軍力更加自大,對臺動武的機率也會因而提高。

 面對中共的軍事威脅,我們必須強化自我防衛韌性,主要途徑有二,首先是加強心防和國防。賴總統在論壇致詞表示,「和平不能寄望於侵略者的善意,要避免戰爭、維護和平,只能透過持續的整備,強化防衛實力與社會韌性」,因此,政府決定明年度國防預算將比照北約標準,達到GDP 3.32%,並計畫在2030年前達GDP 5%目標;國防部也與世界潮流同步,於日前發布新版全民國防手冊《當危機來臨時:臺灣全民安全指引》,讓臺灣社會有更強大的預防風險韌性。

 另一途徑是如賴總統所言「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刻,朋友非常重要,理念相近國家的彼此合作也至關重大」。主要作法是要聯合擁有相同價值的自由民主國家,組成價值同盟,共同抗拒中共等威權主義的擴張。這方面我們已展現具體成效,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日前通過2項友我法案,包括協助我國鞏固外交的「臺灣盟友基金法案」,以及將6項保證正式編入法律的「對臺6項保證法案」,都是具體明證。

 「韌性臺灣、民主永續」國際論壇的舉辦,將我國強化全社會防衛韌性的努力與自我防衛決心,呈現在世人面前;我們強大的軟硬實力與對自由民主的堅持,也昭示臺灣必能扮演好維護世界與區域和平的角色。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