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he main content area
:::

【戰略快評】臺海安全成印太穩定關鍵 民主友盟共抗威脅

Date:2025/11/24 Clicks:12

◎蘇紫雲

 中共近期與周邊國家的爭議與外交對峙升高,衍生出威脅首相高市早苗人身安全、中共擴大黃海軍演、抵制赴日旅遊等雙方對峙的現象,雖然武裝衝突機率不高,但北京當局可能重演2012年釣魚臺事件的排日,或2016年南韓部署「終端高空區域防禦系統」(THAAD,俗稱薩德)防空飛彈的排韓操作。

 雙方外交風暴的表面是高市早苗在日本國會答詢時表示,「臺海有事」可能被視為日本「存立事態」,並啟動集體自衛。深一層來看臺海議題,北京當局所稱統獨只是表面說詞,核心是陸海權的競爭,而臺灣位於陸海權板塊的心臟地帶;北京由陸權走向海權,發展藍水海軍,勢必對東亞海上運輸線造成衝擊。依照聯合國等跨國資料指出,臺海周邊水域占全球海運的51%,日本92%能源、南韓65%能源也都經過臺海,可說是全球經貿的動脈與日韓海上生命線。

 東京方面對此也了然於胸,就如同高市早苗所言,此為日本政府的一貫立場,其實也是《美日安保條約》所規範的「周邊區域」係包含菲律賓以北的區域,這就是地緣政治的核心,這比臺灣先進晶片更為重要;科技或許會改變,但地緣位置不會變動,臺灣穩居印太區域海空交通線的守備要衝。

 華盛頓方面也明瞭臺灣在地緣政治的關鍵重要性。川普1.0期間建構印太戰略,改太平洋司令部為印太司令部,並公開質疑北京意圖大力發展核武;拜登時期建構美日韓「大衛營」共識,重申反對武力改變現狀、敦促友盟國家再三強調臺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就是利用集體嚇阻的力量,維持海空交通線的開放並降低中共動武的可能性。對於中共與日本的外交對峙,美國國務院主動表示,美日同盟的承諾堅定不移,無論在臺海、東海或南海,美國堅決反對包括透過武力或脅迫手段片面改變現狀的企圖,可說明美方的戰略態度。

 以上所述,都說明臺灣的獨特性與戰略重要性,且國際格局與潮流有助臺海安全的維持,應對的戰略藝術可說最為重要,可將臺灣利益最大化,除了秉持獲得支持不挑釁的基調外,最佳化的方式是快速增加防衛實力,因此增加國防預算的合宜投資、提高防衛能力,將有助抵禦中共的軍事擴張及友盟協防的意願,共同守護臺海和平與穩定。

(作者為國防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