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he main content area
:::

【心靈補給站】經霜楓葉紅

Date:2025/11/19 Clicks:21

◎林念慈

 宋朝林賓暘〈紅葉〉:「五夜霜為染,輕明映碧流。山林驚有色,天地欲無秋。」描寫山林間的紅葉太美,令人驚豔,竟不覺秋之蕭瑟。此時天地萬物逐漸斂藏、沉靜,唯滿山丹楓正熱烈,彷彿是為了消弭秋愁,而燃起溫暖的楓火。

 「楓樹」與「楓香」常被拿來相提並論,兩者葉形相似,綠葉也都會在秋冬時轉紅,難怪讓人混淆;古籍、詩詞裡所指的「楓」確實是楓香,但就如今分類而言是不同的樹種,我們習稱的楓為「槭屬」,而楓香則被歸為「楓香屬」。說得再多也不如親見,京都的楓景迷人,但就算不遠渡重洋,臺灣自有許多賞楓勝地,如知名的奧萬大、新竹觀霧、福壽山農場等。近郊也有容易抵達的賞楓點,比如位在陽明山半山腰的花卉試驗中心,園區內植有青楓、黃楓,雖非滿山遍野的勝景,但搭配一旁步道的延伸效果,或同賞銀杏樹、茶花,也別具風情;另外,石門水庫亦「楓情」萬種,青楓森林與槭林公園並豔,加上水庫碧波與繽紛的山谷相映,更教人流連忘返。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母校後山公園的小楓林。長長的石階依山而建,階梯兩側設置木棧道,連接一座小亭子,冬日可於亭中近觀胭脂色的山櫻花,與高大挺拔的楓香。當時我還年輕,既孤單又熱烈,所以在某個寒流來襲的日子,無懼寒冬上山去,好在天氣尚稱晴朗。

 山林寂靜,我穿著白色的套頭毛衣,獨自坐在石階上看天,當時天色明淨又湛藍,映得楓香更紅更燦爛,我手裡還轉著一片落葉,想起王國維的〈點絳唇〉:「聊復浮生,得此須臾我。乾坤大,霜林獨坐,紅葉紛紛墮。」此時忽聞鼓聲震天,敲醒我那朦朧的詩意,連忙起身探看,原是附近的社團在山腰平臺處練習太鼓,聽說楓木製的鼓棒共鳴甜美,但總不及紅葉颯颯作響,來得有韻味。

 楓紅時節,秋詩篇篇,歷來多少文人雅士為之心醉,最知名的詩句,當屬杜牧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描繪楓葉染霜的豔麗;而楊萬里的「小楓一夜偷天酒,卻倩孤鬆掩醉容」則生動可愛,把楓葉變紅想像成是醉酒;詩壇祭酒余光中也有楓葉詩篇:「秋天,最容易受傷的記憶/霜齒一咬/噢,那樣輕輕/就咬出一掌血來……」其中「咬」字加強了詩作的動態感,而「輕輕」嚙咬,則顯現秋的靜謐,還有對過去的不忍驚擾。

 經霜的楓葉最紅,因為只有歷經寒霜,才能褪去青澀,展現絕美的丰采,紅似烈焰,所以楓葉之美不是色相,更在其不屈的生命力;倘若生命正遭逢雨露風霜,請視作對心志的考驗與磨練,既說楓葉如掌,我們也一定可以用自己的雙手,度過深秋寒冬,創造生命的美好與燦爛。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