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he main content area
:::

【社論】中共十五五規劃 社會治理問題難解

Date:2025/11/04 Clicks:50

 今年10月23日,中共20屆「四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簡稱《建議》),以此為「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方針,並以「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為首要戰略任務。但中共面臨打擊境內虛擬貨幣經營與炒作活動,包括客戶識別、反洗錢、違規跨境資金轉移與恐怖融資等諸多問題,而中國大陸經濟社會基礎結構,與中共黨國體制政治上層結構相互掣肘的矛盾關係,短期也難以改善。

 從總體情勢看來,中共正面臨政權鞏固和權力重組的考驗。今年以來,多個省級地方領導被帶走調查,最高級別將領成批遭到整飭。尤其,當屆中共「中央」委員「被消失」,更是前所未見。可見中共在提出政治解決手段時,面臨國際形勢演變深刻影響境內發展、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因素增多的特殊情境,難以徹底改弦更張。在所謂「政治安全的核心是政權安全和制度安全」要求下,中共最高領導層的拆彈方案,正是以「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之經濟燈號,試圖力挽政治安全狂瀾。

 從中共信奉的馬克思主義政治邏輯看來,政治權力產生於經濟權力,經濟燈號則反射出政治安全。正如《建議》充分揭露之問題意識取向:「當今世界動盪變革加劇,一些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行徑嚴重衝擊國際規則和秩序,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突破,國家間的競爭合作關係面臨重塑。」顯見中共不僅面臨如何布局大國競爭,亦將承擔因競爭衍生的安全戰略衝突,能否與經濟發展戰略「統籌」合一之難題。

 再者,從《建議》宣稱「把黨的全面領導做為必須遵循的第一條原則,這就要求我們更加自覺地把黨的領導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全過程,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和發展優勢」,實質上投射著「十五五」的一大特徵,就是在不確定環境下,做好確定性事情之實踐難題:如何同時兼顧發展和安全。

 顯然,「十五五」是中國大陸進入制度轉型與社會治理的關鍵節點。見諸《建議》所舉「反內捲」規劃,顯然是針對性的修正所謂「中國式現代化」,以及在「前進道路上必然會遇到各種困難矛盾和風險挑戰」的第一道試金石。

 3月5日,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強在14屆「全國人大」3次會議,進行「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5年政府工作任務」,其中就如何「有效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上,宣稱將「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實質上投射著中共政權主要問題在於如何「加快建立健全基礎制度規則,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市場准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約經濟迴圈的卡點堵點,綜合整治內捲式競爭。」

 究其語意,「反內捲」不僅關乎實體經濟根基,更影響社會治理效能。小米集團創始人、「全國人大」代表雷軍,2月17日在習近平主持之民營企業座談會,以及3月「兩會」期間皆表示,要強調科技創新,強調個性化和高端化發展,避免科技行業同質化競爭加劇帶來的內捲現象。5月16日,中共「國家」市監總局局長羅文在「人民日報」亦撰文稱,「當前內捲式惡性競爭破壞市場公平競爭秩序,扭曲了資源配置與價格信號,成為企業創新發展、向價值鏈中高端攀升的阻礙。」可見「內捲式」惡性競爭勢將衝擊市場機能、資源配置與財富分配,也是《建議》亟待攻堅之難題。

 「內捲式」競爭就經濟社會發展角度而言,常見於因資源和機會有限,企業不惜過度投入,導致資源浪費和效率下降。雖然付出資本,最終卻無人能充分獲利。例如,中國大陸外賣平臺即是「捲價格」之典型案例。由於外賣市場陷入「捲價格」,近年增長率明顯放緩,進入飽和疲困階段,甚至出現企業寧願費力氣「大撒幣」,只為阻擋他人營運。

 再者,「新三樣」(電動汽車、鋰電池、太陽能產品)雖為當前中國大陸最新生產力,現實面仍是伴隨著「內捲式」現象,例如其光電產業鏈主要環節產量持續增長,產品推陳出新,但部分環節虧損營運;新能源汽車產業方興未艾,但技術升級困難,且獲利率偏低,產業鏈部分企業增產量卻不增收益。

 綜言之,近年中國大陸經濟不振,儘管「四中全會」提出《建議》,但實體經濟復甦遙遙無期,改革之路必將困難重重。由於消費、出口、投資向來是驅動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的「三駕馬車」,如今顯然尚未從泥淖脫身。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