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he main content area
:::

【社論】攜手民主夥伴增強嚇阻力 強化海纜保護

Date:2025/11/03 Clicks:51

 外交部日前舉辦「臺歐海底電纜安全合作論壇」,旨在傳達海纜安全攸關各國經濟發展與安全,期共同守護關鍵基礎設施安全,攜手反制威權國家複合式侵擾。總統賴清德日前也表示,我國願與歐洲等民主夥伴共同提升海纜等關鍵基礎設施的安全及韌性,共同打造民主夥伴關係新典範。

 自去年底開始,波羅的海接連發生俄羅斯運用影子艦隊,刻意毀損海底通訊或輸電纜線的案例,讓北歐國家與我國繃緊神經。今年1月,中共果然仿效此一行徑,疑似運用搭載陸籍船員的喀麥隆籍貨輪「順興 39」,在臺灣野柳東北方海域海纜禁錨區刻意拖錨,導致海纜受損,引發我國社會譁然與警惕。海洋委員會亦公開示警,中共恐持續以類灰色地帶行徑,消耗我國資源。

 今年2月,具「中資」背景之多哥共和國籍「宏泰58」權宜貨輪,在西南海域故意拖錨,於臺澎第三海纜線上方做Z字形移動,從而勾斷臺澎第三海纜線。此次我方執法單位早有警覺,運用先期預警與即時通報,及時攔檢扣押,接續審訊起訴並予以判刑。近日我國更提出「海纜七法」修正案,擴大對海底基礎設施適用範圍,可於必要時沒入船隻,提升嚇阻力。

 電纜承載絕大多數資料跨境傳輸,數位時代資訊量暴增,除陸路國家仰賴陸上光纖電纜,海底電纜亦承載全球超過95%資料傳輸。由此可知,海底電纜是海島國家對外聯繫的生命線。其餘通訊手段包括微波與衛星通訊,限於頻寬,傳輸量遠不及海纜。而海底電纜一旦有海水侵蝕、海底風暴、生物啃咬等天然因素,或是拖網、拖錨等人為意外因素,皆可能造成斷裂。海底電纜的鋪建與維修所費不貲,且技術門檻高,具鋪建與維修能量的團隊亦不多。

 從冷戰時期,海底電纜就是情報監聽與竊取機密的必爭之地,甚至出現過美蘇運用潛艦竊聽海底電纜的傳聞。基於國家安全考量,海底電纜從鋪設團隊、經過連接登陸國,到維修船背後公司的國家來源與控制機制,處處充滿地緣政治與情報安全考量。美國在川普總統第一任期時,曾將太平洋光纖網路捨香港改經臺灣,也把原華為投資、其後換手的海纜公司置於實體管制清單。

 海底管線可能遭人為故意切斷,海底電纜亦同。中共甚至有研究團隊申請「快速切斷海底電纜」技術專利,行徑相當惡劣。2022年烏俄戰爭爆發,連結德國和俄羅斯、經波羅的海的北溪1號、2號天然氣管線遭人為爆炸破壞,致俄羅斯無法對歐輸出天然氣,讓德國出現嚴重能源危機,喚起世人對海底基礎設施安全的重視。

 我國很早就了解海纜對於資料傳輸的脆弱性,與需補強或建立的數位韌性。今日我們所見的建立低、中軌衛星通訊備援、連接離島的國內海底電纜、擴充離島微波通訊、增建海纜登陸站,都是政府早已規劃的政策方向。

 對於海纜遭切斷的修復能量,由於臺海周遭需求與自身技術量能差距,主要是靠加入橫濱及東南亞與印度洋2個海纜維修船區,僅6艘海纜船可提供修纜,若海纜維修船區剛好有多條海纜同時故障,就得依照既有維修規則排次待修。這樣的情勢不僅在印太如此,在歐洲亦然,也給惡意國家行為者可乘之機。

 2023年我國連結馬祖的2條海底電纜遭切斷,馬祖居民長達1個月無網路可用,雖然根據國安局回顧檢視,海纜遭破壞原因包括漁船拖網、船錨及陸籍抽砂船等,但馬祖周邊多為陸籍船隻,因此外界質疑這些事故恐為中共故意運用灰色地帶代理船隻,藉臺馬海纜演練日後如何切斷我國對外通訊。

 不論先前臺馬間海纜遭切斷是否為故意,但中共了解到可藉此測試臺灣反應、備援與修復時間,即可能變換手法,升級灰色地帶衝突,甚至攻臺腳本。其中包括延宕海纜修復時間,但又不至於造成重大軍事衝突引發國際介入。美國資安公司日前也提出警告,鑑於中共海警阻止菲律賓向自家船隻補給,未來中共倘若透過影子艦隊或權宜輪切斷海纜,中共海警也可能藉故阻止維修船前往修復受損海纜。

 有鑑於此,包含歐洲及印太國家,任何國家單獨面對俄羅斯或中共的灰色地帶混合威脅,必將陷於不對稱消耗戰。各國若透過交換情資與執法經驗,分享建立聯合預警、分段巡邏與協同執法經驗,將能減輕利害攸關國家之物質與心理負荷,讓俄羅斯與中共之脅迫無功而返,甚至招致對個別執行代理人的嚴重懲罰;此類集體執法行動,當可增強嚇阻力道。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