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2025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 AI助攻產業大升級

發佈日期:2025/10/08 點閱:11

記者郭曉蓓/臺北報導

 經濟部今(8)日指出,「TIE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將於16日在臺北世貿一館盛大展出,本屆博覽會以「AI跨域創新 智慧驅動未來」為策展主軸,在「創新經濟館」、「未來科技館」與「智慧永續館」等三大主題館中展示臺灣五大信賴產業最新的研發與應用,並包含運動科技以及AI落地百工百業的成果。為了加快AI落地百工百業的腳步,今年三大主題館強調AI應用,占展出近半,展現產業升級動能;並透過趣味互動設計,打造手機啟動的AI串聯互動體驗。

 這項博覽會由經濟部、國科會、農業部、國防部、教育部、勞動部、衛福部、環境部、數發部、國發會及中研院等11個部會共同舉辦,其中「創新經濟館」首度由經濟部產發署召集中企署、技術司、能源署及國營司共同策劃,以「AI 生態系 串流百工百業」為核心,展示「半導體」、「智慧機械」、「次世代通訊」、「精準健康」、「能源轉型」五大子題,呼應國家五大信賴產業,並同步打造AI應用專區,展現跨產業發展方向。全館共展出169項成果,彰顯臺灣創新實力與產業動能。

 在亮點技術方面,包括原見精機的「機器人安全皮膚感測技術」,透過高靈敏觸覺感測機制,提升人機協作環境安全性,並已獲日本電裝與川崎重工採用為安全標配;另有新夥伴科技的「新一代智慧網路資安維運整合與AI分析技術」,可整合多維度數據進行即時監控,協助提升營運效率與防禦能力。

 此外,工研院展出「數位雙生巨量裝置互動技術」與「冷能需量反應管理系統」,前者運用智慧工廠數位雙生軟硬整合技術,可同時驅動超過500組顯示器與機械手臂,以3米高的科技瀑布,呈現全球最高解析度的互動顯示展演系統;後者運用AI優化冷鏈能源,兼顧節能減碳與電網穩定,助力企業邁向淨零轉型。台灣中油則推出「太陽能板缺陷影像識別系統」,透過AI大幅提升巡檢效率,預計2026年將應用於多座大型光電案場。

 「未來科技館」方面,由國科會、中研院、教育部與衛福部共同策劃,以「AI應用體驗 × 創新突破」為核心,聚焦「智慧機器人」、「AI應用與產學合作」、「量子科技」及「運動科技」四大互動展區,並結合未來科技獎、AI創新獎、IC Taiwan Grand Challenge等競賽,全面打開生技新藥與醫材、先進材料、綠能與淨零科技、人工智慧應用、半導體與光電通訊、人文科技等七大前瞻領域近200項學研的研發實力。重點科技包括「電動輪椅之智慧輔助機器手臂」、「輔助餵食機器人」、「智慧鐵道自動煞停預警系統」等。

 「智慧永續館」則整合農業部、國防部、環境部、數發部、國發會、勞動部等6部會的研發成果,以農業部《農業政策行動策略》中的「智慧韌性 永續安心」為主題,同時依據國家在AI、健康與產業升級等政策重點,規劃「智慧創新」、「韌性賦能」及「循環永續」三主題區,展出96項創新研發技術,打造智慧鏈結、韌性糧安、國防軍力與產業及資源永續的安心共榮生活。

 「智慧永續館」最吸睛的莫過於能讓手機族為之震撼的黑科技:AI裸視3D感視膜「立方盾」,讓使用者無需配戴特殊眼鏡,也能觀看沉浸式 3D 影像;另一個亮眼展品是「星韌通訊-非地面網路(NTN)通訊韌性解決方案」,打造不依賴地面網路的架構,適用於偏遠、災後等場域,具備高韌性、快速部署與全通訊加密等資訊安全特性。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