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水下文化資產特展金門站 引領觀眾省思和平可貴

發佈日期:2025/11/26 18:28 點閱:3
「烽火船說-水下文化資產特展」即日起至明年1月25日在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開啟巡迴展第1站,並於今日舉辦開幕儀式。(文化資產局提供)「烽火船說-水下文化資產特展」即日起至明年1月25日在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開啟巡迴展第1站,並於今日舉辦開幕儀式。(文化資產局提供)

記者劉昕翊/綜合報導

 「烽火船說-水下文化資產特展」繼7月在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開展後,即日起至明年1月25日在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開啟巡迴展第1站,規劃3大主題區域,展出多項實體文物,並搭配互動遊戲,帶領觀眾感受水下文化資產深厚的背景底蘊。

 展覽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與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攜手推出,以戰爭及沉船為主題,帶領觀眾深入了解臺灣海戰歷程及與之相關的沉船遺址,並於今(26)日舉辦開幕儀式,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長陳濟民表示,為妥善保存維護珍貴的水下文化資產,我國訂定《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布施行至今適逢10週年,在這別具意義的一年,能將水下文化資產的故事延伸至金門,相信豐富的展示內容,可以帶給觀眾朋友對於海戰歷史及沉船出水遺物有更深刻的理解及認識,也期盼透過理解過去的烽火歲月,引發歷史反思與以古鑑今的啟發。

 「烽火船說-水下文化資產特展」金門場分為「臺灣海洋戰爭史」、「臺灣沉船故事」、「守護與永續」等3大主題區域,其中,展覽更特別將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重要展品「金門後浦網寮出土之古砲群」融入展示,這批古砲推測為1680年鄭經撤退時所遺留,是金門重要的歷史資產,亦彰顯金門自古以來關鍵的軍事地位,也提醒民眾在回望戰爭遺跡時,省思和平的可貴。

 水下文化資產的價值,不僅來自其所承載的歷史資訊,更呈現記憶連結與文化認同的深層意義。文資局指出,在海平面之下,這些沉靜不語的水下文化資產,等待著科學及智慧保存維護,以永續傳承珍貴的時代印記,讓大眾從歷史中借鏡,並更加珍惜今日得來不易的和平與安定。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長陳濟民表示,相信豐富的展示內容,可以帶給觀眾朋友對於海戰歷史及沉船出水遺物有更深刻的理解及認識。(文化資產局提供)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長陳濟民表示,相信豐富的展示內容,可以帶給觀眾朋友對於海戰歷史及沉船出水遺物有更深刻的理解及認識。(文化資產局提供)
「烽火船說-水下文化資產特展」金門場分為「臺灣海洋戰爭史」、「臺灣沉船故事」、「守護與永續」等3大主題區域。(文化資產局提供)「烽火船說-水下文化資產特展」金門場分為「臺灣海洋戰爭史」、「臺灣沉船故事」、「守護與永續」等3大主題區域。(文化資產局提供)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