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國際瞭望】專制領袖齊聚北京 強權對弈陣營化

發佈日期:2025/10/01 點閱:55
習近平、蒲亭和金正恩共同出席「九三閱兵」典禮,引發各界擔憂新威權軸心可能形成,衝擊國際秩序。(達志影像/美聯社資料照片)習近平、蒲亭和金正恩共同出席「九三閱兵」典禮,引發各界擔憂新威權軸心可能形成,衝擊國際秩序。(達志影像/美聯社資料照片)

◎鄒文豐

 9月3日,中共以舉辦「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大會為名,邀集多國領袖及政要參加於北京舉行的閱兵儀式與相關活動,國際社會一方面關注共軍參演的新興兵種,以及展示的多項新型武器裝備,在北京當局擴張戰略下,對區域穩定可能帶來的威脅和衝擊;另一方面,則更為關切俄羅斯、北韓,乃至伊朗等國領袖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共同現身,所代表企圖改變全球秩序的國際政治意涵及影響。

 該場由中共精心安排的大會,是緊接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25次會議後,中共年度「元首外交」的又一場重頭戲,共有26國領袖、15國政府代表出席。然揆諸觀禮的國家領導人,只有斯洛伐克為歐洲民主國家,剛果和辛巴威則是中共口中「非洲兄弟」僅到場的2國,拉丁美洲也只有古巴參加;而若按國際民主政治倡議組織「自由之家」分類標準,26國僅斯洛伐克與蒙古為自由國家,其他均為部分自由,甚至是不自由的政治體制,也就是排除基於經貿利益因素,須配合中共演出的國家,這場閱兵可說是當今全球專制政權的首度「會盟」,對既有自由開放國際體系則充滿挑戰的意味。

製造對比 拉攏「全球南方」

 姑且不論習近平在閱兵前,聲稱「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荒謬言論,檢視北京當局藉紀念二戰歷史舉辦的閱兵儀式,實際上更是一場外交戰略操作。接續中共在「上合天津峰會」的外交戰略,刻意形塑將和「全球南方」國家對抗「強權霸凌」、繼續擁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多邊主義國際政治敘事,同時展示擁有龐大「命運共同體」夥伴支持,試圖以「全球南方」為基底,進行轉由中共占據主動地位的大國博弈,冀以此呈現「後美國主導時代」國際秩序雛形。

 中共「閱兵外交」所演示的戰略手段,是進一步利用許多國家存在尋求避險平衡的需要,結合其「多邊外交」與「周邊外交」工作,積極以「結伴策略」擴大「朋友圈」,不僅在邀請俄國、北韓等絕對能吸引全球關注的指標性專制國家領導人,也在誘導「全球南方」國家靠攏,使北京得以將「上合組織」、「金磚國家」等機制與「全球南方」相互串聯,強化「非西方多邊主義」主張,特別是營造出「美國孤立、中國團結」的對比效果,輔以列展強大軍事力量,搭建出推進所謂「新國際秩序」舞臺。

閱兵外交 顛覆國際秩序

 儘管中共不斷強調,「不結盟、不針對第三方」是其和各國合作的基本原則,但北京當局聯合俄、朝等專制國家,反覆強調「反霸權」、「多極化」概念,從根本上就帶有削弱及對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並顛覆冷戰後,以自由、民主、人權為基礎的國際體系秩序意圖;意即中共的「閱兵外交」,在詐取歷史詮釋權外,也是其亟謀建立「有中國特色的威權國際秩序」的一次重大行動,且其「同伴陣營」幾已成形。

 二戰爆發前的1930年代,德國、義大利、日本為確保自身擴張利益,先後締結多項協議而成為聯盟關係,並由墨索里尼創造出「軸心國」概念;至2000年代,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進行全球「反恐戰爭」時期,則將可能發展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伊朗、伊拉克、利比亞,稱為「邪惡軸心」。

 如今,基於中共常以武力與經濟手段威逼周邊國家,或在國際間製造債務陷阱、進行間諜滲透,另俄國正在侵略烏克蘭,伊朗、北韓則是區域穩定的潛在威脅,因此也被稱為「混亂軸心」或「新威權軸心」,在中共閱兵儀式上,這樣的概念又更為放大。

 事實上,儘管中共與北韓自1961年起即簽有「『中』朝友好互助條約」,是北京與他國唯一簽訂的共同防禦條約,亦使雙方具備軍事同盟關係;北韓又在烏俄戰爭中,主動出兵協助俄軍,然「中」、俄、朝、伊間其實尚無可稱為「聯盟」的必要條件,而是以不同夥伴關係進行互動。只是,他們都有共同的國際對手—美國,他們也都屬於專制政權,且都有動機改變既有國際秩序規則,所以其相互靠攏,即使嚴格來說還不能以「軸心」稱之,但歸類為同個陣營,卻也無可厚非。

利益算計 換取政經合作

 固然專制陣營的形成源自於外交、經濟、安全等多種短期戰略利益的計算,如俄國總統蒲亭高調出席閱兵典禮,對其國際處境而言,就是再一次「重返世界舞臺」的戰略操作,透過與中共、北韓領導人並肩現身,成功塑造非西方世界仍支持俄國的外交形象,以此突破入侵烏克蘭後,長期面臨的西方制裁與外交孤立;更重要的是,蒲亭利用此行與習近平簽署能源、航太等20餘項合作協議,其中包括「西伯利亞力量2號」天然氣管線計畫,對填補流失的能源出口市場至關重要,而搭上北京所謂「反法西斯」論述的便車,共同將美國描繪成全球秩序破壞者,也符合俄國的戰略利益。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參加「九三閱兵」,則是自金日成以來,北韓領導人首度參加的多邊外交場合,利用獲得北京以「準核武國」規格接待的待遇,以及金正恩和中共、俄國元首緊密互動,北韓得以大肆進行內部宣傳;而在實際利益上,金正恩也有意修復與「中」方關係,換取提高經濟援助和能源供給,並鞏固與俄國合作,延續2024年雙方簽訂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協定」,確保北韓能繼續得到俄方在軍事技術及外交政治上的支持。

包裝論述 挑戰國際制度

 由此可知,專制政權領袖齊聚北京形成的「朋友圈」,其實只是基於各自利益的算計,而中共有意以自身利益為核心建立的「新型依附體系」,恐怕也將造成專制國家間缺乏實際互信。但中共「閱兵外交」的多邊操作,確實已加劇國際社會分裂,尤其北京當局以全球「安全倡議」、「治理倡議」的論述包裝,將現行體系中的民主、人權扭曲為「霸權工具」,排斥普世自由價值,企圖以國家主權與經濟發展為「新規範核心」,正是對國際社會的制度挑戰。

 中共官媒宣傳,「九三閱兵」是在向世界發出10個強烈信號,包括大國自信、軍力強大、不可戰勝、不忘歷史、卓越治理、朋友遍布、社會團結、愛好和平、青年強盛與勢不可擋等,其間與事實的差距和當中的矛盾可訴公評,但更重要的是,即使「絕不當頭」仍是中共宣稱的外交原則,惟其以「結伴外交」拉攏具共同利益國家,顯然不再只是想增加國際事務影響力,而更願意「有所作為」,其逐步轉變既有國際秩序的作法,殊值國際社會密切觀注與應對。

(作者為國際情勢觀察者)

習近平、蒲亭和金正恩共同出席「九三閱兵」典禮,引發各界擔憂新威權軸心可能形成,衝擊國際秩序。(達志影像/美聯社資料照片)習近平、蒲亭和金正恩共同出席「九三閱兵」典禮,引發各界擔憂新威權軸心可能形成,衝擊國際秩序。(達志影像/美聯社資料照片)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