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社論】構築理財防護網絡 紓解急難專注本務

發佈日期:2025/11/18 點閱:28

 國防部長顧立雄日前於立法院專案報告時表示,國軍正面臨招募與留營雙重挑戰,將朝減少人力流失、提高留營意願及提升招募成效等面向努力。在提升留營意願方面,國防部推辦「理財暨急難貸款」等政策,近期已獲行政院同意,將自民國115年起推動「國軍官兵急難貸款」專案,協助官兵及眷屬應對生活急難,落實照顧政策。

 中共近年對我滲透逐步深化,經常利用少數官兵財務發生困難,透過地下錢莊、小額借貸App等管道進行誘騙。是類非法貸款機構往往以快速便利貸款方式,吸引財務有壓力的官兵辦理借貸,俟其無力償還高額利息與本金時,便脅迫以國防軍事機密作為償債工具,可惡至極。

 尤有甚者,詐團常以AI模擬聲音、變臉為警察或檢察官模樣,並放置刑事局標誌或偽裝辦公室畫面,出示假公文、假證件,謊稱官兵或民眾涉及洗錢或帳戶異常,要求配合資金清查、轉帳保管,實則是一步步引誘對方落入陷阱。在詐騙橫行下,防詐安全正是穩定社會的關鍵力量。

 由於國軍官兵對投資理財風險理解較薄弱,易成詐團鎖定對象,各級幹部除加強宣導,在科技打詐上與政府各部門資訊分享與聯防,更須從制度面把關。此次國防部透過開辦急難貸款專案,簡化資料審查密度,強化執行效率,加快核貸速度,提供更安全便捷的服務,不僅可省去許多時間,亦免除相當多的風險,是建構「讓官兵安心軍眷安家」的良善機制。

 人生難免遇到突發狀況,如緊急醫療或生活周轉等急需,而缺錢時刻常會讓人感到焦慮,進而失卻判斷力,曝露於高風險中。觀諸公教人員遭遇急難狀況時,可依《中央公教人員急難貸款實施要點》,至多借貸120萬元應急,但國軍過往並無類似制度,官兵若急需用錢,須向銀行或私人機構借貸。爰此,國防部7月間已預告修正《國軍生產及服務作業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針對基金設置目的增列「推辦官兵急難貸款」,基金用途增訂「官兵急難貸款資金」,配合推辦現役官兵急難貸款,以紓解官兵本人、配偶及直系血親,因傷病、喪葬、災害、育嬰、產後護理、長期照護,或其他急難因素導致的資金需求。

 在全球化及數位化時代,金融、網路位址等超國界事務發展快速且變異甚鉅,政府在各項行政事項管理上,「治理」已經逐漸取代「統治」角色,國軍管理面向亦朝「以風險為基礎的原則」進行調整。軍人身分特殊,相關資訊機敏,急難貸款專案的推動,可增加自主性、適用性與附加價值,打造讓官兵安心、軍眷安家的溫柔保護,是保護官兵權益的重要延伸,也是持續實踐社會責任的具體行動,深具時代感和進步性。

 然而,要避免陷入財務困境、遠離詐騙危害,官兵亦應建立正確理財觀念。平心而論,軍人收入來源穩定,但由於工作繁忙且環境單純,對投資風險認知不足,容易受到高獲利投資或低利借款誘騙。因此,各級幹部應持續加強理財教育,告誡官兵投資理財絕無捷徑可走,務必依循正當管道,透過銀行或專業金融顧問獲取專業協助,同時理性評估各類投資是否適當,以及風險級別所在,方能建立良好的理財觀念。

 此次修法,旨在確保明年正式推出相關急難貸款方案時,在符合法規要求下規劃辦理,藉由風險可控環境下,嘗試、學習及累積經驗,建立可長可久的機制,讓官兵免除後顧之憂,專注軍旅志業,進一步維護國軍整體戰力。而交由國軍生產及服務作業基金軍人儲蓄事業辦理,對照個別監理手段,不僅可提升明確性,簡化審查複雜度,也有利資訊保密,其本質亦為一種創新實驗或業務試辦,期能成為官兵戰鬥與生活的安定力量,有利於國軍內部治理與安全管控,進而裨益戰訓與救災本務的踐履,預期會對國防戰力的維繫,帶來更長期、更全面的功效。

 國防部與金融研究機構共同合作,構築理財防護網,兼顧官兵的經濟安全,殊值肯定。急難貸款讓官兵具備可運用的資源,循正當管道取得低利急難貸款,正是把軍人及軍眷的保護,融入生活的每個場景。凡此措置,意義一致、道理相通,旨在教育官兵正確理財,協助其守護他們的愛與價值,用行動肆應中共的滲透挑戰。

 前瞻未來,國軍將持續投入資源,落實權益保障,讓官兵少一點不安、多一點踏實,除讓理財防護及急難保護規格升級,更彰顯「你守護國家,國軍也守護你」的軍隊文化。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