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戰略快評】中亞5國攜美抗衡俄「中」 重塑地緣格局

發佈日期:2025/11/19 點閱:15

◎汪哲仁

 美國總統川普6日與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和烏茲別克等5國元首,在華盛頓特區舉行「中亞C5+1高峰會」,簽署總額達250億美元的經濟合作協議,再次凸顯中亞在美俄「中」戰略競爭格局中的關鍵地位。中亞5國家亦冀望藉該平臺,擺脫俄「中」在區域內傳統影響,提升其國際地位,並為推動經濟發展多元化。

 本次協議內容主要涵蓋3領域,包括關鍵礦產開發、區域互聯互通和安全協調。在中共以稀土出口管制,作為對美施壓手段的背景下,降低對「中」依賴、尋求關鍵礦物及稀土供應來源,已成為川普政府的優先事項。過去中亞關鍵礦產出口以中國大陸和俄羅斯為主,例如2023年哈薩克向俄「中」分別出口30.7億與18億美元,而僅向美出口5.44億美元。由於俄羅斯受制裁,中共影響力日益增強,中亞各國亟欲避免過度依賴任一方。除地理距離因素外,蘇聯時期遺留下來的《傑克遜—瓦尼克修正案》,長期限制中亞商品輸美,構成重大阻礙。目前美國國會正計畫廢除該法案,以促進美國與中亞間的貿易、投資和技術合作正常化。

 此外,川普政府8月推動「川普國際和平與繁榮路線」,計畫接軌連繫亞歐的「跨里海交通走廊」(又稱中間走廊),獲得哈薩克總統支持。該路線沿亞塞拜然、亞美尼亞與伊朗邊境修築,旨在繞開俄羅斯與伊朗領土,直接連接亞洲與歐洲。過去這2個高加索國家商品出口,須經俄羅斯或伊朗領土,再接入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方能出口。這種特意繞過俄羅斯與伊朗領土,不僅讓俄伊在當地傳統影響力下降,也間接成為「一帶一路」的競爭路線。由於該「路線」由美商營運99年,當地所產的油氣、稀土與關鍵原物料將大量分流至西方國家,因此該「路線」未來可能成為區域地緣競爭的新場域。

 此外,為回應中共在6月「中國—中亞峰會阿斯塔納宣言」所承諾的人工智慧(AI)合作,美國也分別與哈薩克及塔吉克簽訂先進AI晶片採購諒解備忘錄協議,與全球首座AI自由經貿園區。美國欲透過C5+1平臺,構建「價值聯盟+技術合作+供應鏈+通道連結」模式,以抗衡中共所擅長的「快速建設落地+貸款」的合作方式。未來中亞國家如何選擇AI合作夥伴,將深刻影響其對資料主權、AI治理、供應鏈安全的長期發展方向。

(作者為國防院網路安全與決策推演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