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吟遊人生】春日風來古木吟

發佈日期:2025/11/16 點閱:26

◎蔡富澧

 時光之中,誰知榮辱?看盡生死,珍惜人間。參天古木都是一顆種子所化,千年興亡誰能逃過因果?樹幹的斑駁訴說著多少歲月的流轉興替與磨礪,俗人用眼,智者用心,沒有人能夠逃過時間的摧折,古木亦然,但是老樹活得更久,經歷更多風雨塵沙的摧折,以真實的肉身為我們演繹一場虛空的史實,為我們詮釋真實世界裡的肉身成道。

 這棵矗立路旁,年逾古稀的老樹,多少煙塵湮沒的日子裡,想見黃葉覆溪橋,荒村唯古木的景象。那時還沒路吧!或許連躬耕紡織的人煙都極其罕見,而這棵樹已經萌芽扎根,一圈圈年輪跟著一年一穫的莊稼推展,跟著日出日落的歲時綿延,許多個寒花疏寂歷,伴隨著幽泉微斷續。我們不知道先民何時來到村莊,又何時聚集土地開墾,但老樹知道,只是不說。

 能夠在熙熙攘攘的世間存活多年且屹立不搖,本身就是一件極其不容易的事了!無用之大用啊!這棵老樹不經意間就體現了莊子的精髓。我們往往太過於追求現實短暫的利益,想把自己變成無所不能,至少要超群出眾,好讓自己在芸芸眾生之中,能夠脫穎而出,但是往往逃不過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下場,最終換得一個早知道,與其如此,不如當個躺平族。

 莊子的逍遙遊、人間世、山木等樹木寓言,其中免患與全生,材與不材,無用與大用,感化中國千百年之久,讓無數人鑽研深究,但是這棵樹不言不動,只是默默生長,自在茂盛,雖經風雨,不遭斧斤,度過了無盡的歲月衝折,看過多少人事起落,人來可蔭,鳥來可棲,閒來無事,雲淡風輕,幽靜的日子,機心久已忘, 何事驚麋鹿。

 釋迦牟尼佛在毗藍尼園無憂樹下誕生,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悟道,在祇樹給孤獨園多次說法,最後橫臥娑羅園中雙樹間解脫涅槃,他的一生與樹有著無盡的因緣;而他為弟子說法後,弟子們往往便入山靜處,樹下思維,閑靜修道,開悟證果。佛說七戒法,其中有一條:在山阻間,若在深林樹下塚間,當自思惟五滅,法可久。當時的佛陀弟子,過著林間樹下,思維修習的簡單生活從而開悟證果,大樹為證道者提供了休養生息與禪修證道的庇蔭。

 當代無佛,此地無僧,大樹孤伶伶地生長獨立,朝暾夕照,明月清風,聽水聲而抒懷,共天地而長生,或荒草沒徑而不憂,許腳印拓途而不慮;飛鳥不憂明日糧,古木自在豈憂天。樹下蔭涼雖大,我們來了又走,十方三世時空無盡,我們又豈能久留?每一個瞬間,都是人間生命的精華,瞬間便是永恆;走過長久的歲月,古木經歷多少變遷,永恆也是一瞬啊!

 自在去來等閒識,萬紫千紅不離心;竟日南山皆春色,東風古木亦清吟!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