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典叡/專題報導
國科會為籌劃我國未來的科技藍圖,維持優勢科技,進而在變局下突破創新,目前聚焦前瞻領域,力促百工百業數位轉型,其中,包括「發展智慧國防科技研發」、「強化臺灣半導體國家級戰略,推動晶創臺灣方案」與「打造精密光學系統研發基地」等主要項目,都與國防科技研發相關,更成為各界矚目的未來焦點。
在「強化臺灣半導體國家級戰略,推動晶創臺灣方案」方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強化科技自主,推動創新與應用,尤其,該方案投入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深化臺灣在全球民主供應鏈體系中的技術價值與合作角色。方案聚焦AI與半導體雙核心發展,導引晶片技術落實於國防、醫療等多元場域,厚植科技自主根基。
同時,國科會考量產業安全與技術自主性,政策從發展先進製程延伸至成熟製程與先進封裝技術,納入化合物半導體等新興領域。此類技術對衛星通訊與無人機等未來應用,具有高度戰略意義,有助於建立臺灣自有技術體系。而該方案將持續採用「優勢延續」、「國際拓展」、「應用創新」、「永續調適」四大策略為發展主軸,同步布局智慧機器人等新興科技領域,打造自主創新的應用生態系。
在「發展智慧國防科技研發」方面,國科會依據行政院「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推動方案」的「國防及戰略產業」,自110年度推動「學研中心」專案計畫,以跨校跨領域建置推動國防科技研究平臺,110年成立國防大學、臺灣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中興大學、成功大學、中山大學等7個學研中心,進行規劃關鍵技術科研藍圖、研發探索前瞻科技、整合及培育人才;另推動國防科技探索計畫,探索於未來10至30年有機會獲得具體實現的尖端技術。
此外,在「打造精密光學系統研發基地」方面,國科會為符合前瞻學術研究、國防及半導體設備的精密光學元件需求,升級國內精密光學系統製造與檢測技術,培育精密光學系統設計與研製相關的高階人才,以關鍵技術驅動國防科技與半導體產業的自主研發能量。其中,114年支援國家太空計畫,已研製完成福衛八號所需的太空主鏡與次鏡鏡片,符合需求規格並通過7項太空鏡片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