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戰略快評】紅海再陷危機 衝擊全球航運與能源安全

發佈日期:2025/09/05 點閱:9

◎董慧明

 中東地緣政治局勢,近日因以色列對葉門叛軍「青年運動」領導層的精準打擊而急遽升溫。8月28日,以色列發動代號為「幸運投擲」(Lucky Drop)軍事行動,擊斃了「青年運動」任命的總理拉哈威及多名內閣高層官員。此舉不僅是以色列首度直接狙殺「青年運動」武裝最高決策層,引發的連鎖反應也直接衝擊紅海航道安全,國際能源供應與全球物流鏈正常運作面臨嚴峻考驗。

 此次空襲行動的時機與目標選擇,凸顯以色列應對策略的轉變。過去,以色列主要應對「青年運動」自葉門發射的飛彈、無人機,此次則轉為主動出擊。以色列防長卡茲形容,這次空襲是對「青年運動」的毀滅性打擊;「青年運動」最高政治委員會主席馬夏特則矢言展開報復。雙方言辭強硬,迅速將紅海地區的軍事對峙氣氛推向了新高點。

 本月1日,「青年運動」宣稱對一艘行經紅海北部、具以色列背景的油輪「斯卡利特雷號」發射飛彈並成功命中。儘管英國「海事貿易行動組織」及其他海事安全機構評估後指出,該船隻未被直接擊中,船員均安,但這次攻擊本身已傳遞出明確的訊息:「青年運動」有能力,且有意願,將攻擊範圍擴大至沙烏地阿拉伯外海等先前相對平靜的水域,對所有與以色列相關的航運資產構成直接影響。

 對於全球供應鏈而言,此一情勢惡化直接衝擊航運安全與運輸成本。紅海航線承載全球約12%的貿易量,是連結亞洲與歐洲之間最短的海上交通線。高度不穩定的紅海情勢,讓航行於此的商船、貨輪面臨更高的保險費用。無論是海事保險業者或是船東與管理公司,勢必受此次衝突升級影響,調高戰爭險的費率和船員危險津貼。若選擇繞行好望角避險,航行時間與燃料消耗將大幅增加,最終反映在終端消費品價格。航運成本大幅上升無疑將進一步推升通貨膨脹壓力,為世界經濟復甦增添新變數。

 能源市場的反應同樣敏感。紅海─蘇伊士運河航道每日運輸約450萬桶原油及大量液化天然氣至歐洲市場,占歐洲能源進口總量的12%。任何航道安全威脅都將立即觸發市場恐慌情緒。以色列空襲行動曝光後,布蘭特原油期貨價格波動,反映市場對紅海航運安全的擔憂。儘管能源運輸目前尚未出現供應鏈大規模中斷,但「青年運動」持續將能源船舶列為攻擊目標,已使能源運輸價格的風險溢價節節升高,直接墊高歐洲能源進口成本。

 以色列對「青年運動」領導層精準打擊,象徵紅海安全局勢進入新的不確定階段。這場衝突不再僅是區域代理人間的間接駁火,而是升級為軍事力量直接對抗。雙方陷入的報復循環不僅加深敵意,更壓縮了外交斡旋的空間。未來,紅海航道的安全將取決於衝突各方的戰略克制能力、區域大國的利益平衡,以及國際社會的調解效能。在地緣政治風險持續攀升的背景下,確保關鍵航道安全已不僅是經濟議題,更攸關國家戰略安全與全球穩定。(作者為國防大學政戰學院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副教授)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