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假投資真陷阱 不可不慎之新型詐騙

出刊日:2024/05/06 作者:文/吳紹鈴 期數:419 點閱:2015

文/吳紹鈴 



 你也經常使用網路購物或臉書、LINE群組嗎?一旦使用手機時間愈長,小心隨時可能掉入詐騙陷阱。



 近年詐騙手法細膩、時間綿長,尤以「假投資」詐騙讓民眾財產損失最鉅。此一利用「拉入、洗腦、收割(完詐)」的「養套殺」模式,光是民國111年整年,平均犯罪所得逾700億;113年2月間更出現結合國軍軍階成立戰隊名義,吸引民眾加入LINE學習群組,要求下載假投資App進行教學,並安排「暗樁」分享獲利,誘騙民眾掏錢投資,某陳姓退役軍人因此深陷騙局損失11萬元。詐騙已如同病毒般不斷變化、鋪天蓋地而來,且多為假名,反查追蹤不易,如何避免落入詐騙圈套,已成為現今非常重要之課題。



 新型詐騙看準被害人「想快速獲利」心態,稍有不慎恐傾家蕩產,必須熟知常見詐騙類型:



加LINE好友、拉群套牢你



 使用臉書、IG經常看(收)到類似 「加賴送飆股」訊息,加入LINE後,以為找到穩賺不賠的投資,群組內多位暗樁與「假老師」配合,一開始詐騙集團讓你帳面獲利,查詢市場訊息也均吻合,初嚐甜頭後又誘使群眾加入假投資平臺(App)或博弈網站。此時若想把錢拿回,樁腳就會出面勸說,若堅持退款,客服人員(詐騙成員)會要求付手續費才能退款,等匯出手續費(再剝最後一層皮),群組從此消失。此種長達3、4個月之詐騙,因為出於好奇心,一旦加賴、拉群,極有可能落入洗光資產的詐騙套路。



解除分期付款



 常有接到網路購物平臺客服來電,誆稱確實曾買過之商品,以「工作人員操作錯誤,導致誤設為分期付款、重複扣款或要升級你為VIP會員」等話術,要求客戶前往ATM/網路銀行/手機App操作解除設定,點連結或操作時,對方已將受害者的存款轉至他人帳戶。



假冒虛擬(加密)貨幣



 常見手法如「假投顧老師」、「假交友」、「交易所真平臺假連結」、「假首次代幣發行(ICO)募資」等方式,並以話術誘想「投資賺大錢」的人。能見度最高之虛擬貨幣詐騙手法為「釣魚資訊」,會偽裝成交易所人員或是項目方之社群管理員與被害人聯繫,告知被害人必須藉由提供自己帳戶獲取某樣東西,實為假交易所人員來信告知帳號有安全性問題,需要提供帳號密碼來解決,或是假項目方人員告知「中獎了!需要提供某些用戶資訊,而且限時!必須趕快提供才能得到」等語,當點下假的釣魚連結,即遭詐騙。



 倘若已遭遇投資詐騙,首先要「保持聯繫」,這是為了讓警方偵辦案件時依所提供線索聯繫到詐騙集團;接下來要「保存證據(紀錄)」,例如:提供對話或轉帳紀錄、網站入口連結等,協助檢警單位進一步調查,最後則是彙集相關投資資訊紀錄「向警局報案」。詐騙行為屬侵權行為,應注意民法上2年的請求權時效。



 最後提醒,詐騙集團為取得被害人金融帳戶,常透過人工AI影像及聲音行詐,我國為因應詐欺犯罪形態之轉變,刑法詐欺罪章增訂第339條之4第1項第4款「加重詐欺罪」處罰事由,期能全面降低詐騙受害事件發生。



電子書訂閱請點以下網址:



◎Hyread ebook (網址:https://ebook.hyread.com.tw/magazine.jsp?jid=377)



 



◎Myboo (網址:http://mybook.taiwanmobile.com/magazine)



◎pubu (網址:https://www.pubu.com.tw/magazine/382199)



◎利用臺北市立圖書館的借書證,登入臺北好讀電子書平臺(網址:http://tpml.ebook.hyread.com.tw/),不論是電腦、手機或平板都能借閱唷!



◎吾愛吾家有聲書:吾愛吾家419-3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