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藝華初心」 趙玉華繪畫探藝之旅

出刊日:2024/11/11 作者:文/吳淑如‧張旭光 圖/趙玉華提供 期數:422 點閱:760
趙玉華勤耕油畫創作,不乖偏、不躁進,將美感成就於畫布上。趙玉華勤耕油畫創作,不乖偏、不躁進,將美感成就於畫布上。
文/吳淑如‧張旭光 圖/趙玉華提供

自然是藝術創作最好的導師。老子《道德經》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成長在鄉間的藝術家,更能有這份與自然親近的福緣。
 書畫家趙玉華生於花蓮吉安鄉僻隅,年少時投身軍旅,為人誠懇低調,是醉心游藝的復興崗子弟。幼年時期在花蓮的好山好水、廣袤田疇、山雲水石等自然之美的薰陶下,趙玉華心靈早已孕育了對「美」的底苗。他從小愛好塗鴉,常於鄰舍、畜舍的外牆及教科書上,隨興地塗鴉亂畫,以致常被挨罵,直至國中時期某次美勞課後,美勞老師特別讚賞他的繪畫天賦,始初嘗被肯定的喜悅。惟彼時就一個村童而言,「藝術」概念如此遙遠,如何一窺繪藝堂奧?所幸「天公疼憨人」,國中畢業後趙玉華循著軍校招生管道,一路升讀至政戰學校藝術系,自此正式接受美術教育洗禮,也開啟對傳統繪畫的研究與探索,是其人生重要的轉捩點。
 政戰學校藝術學系畢業後分發部隊,依舊對繪畫熱情不減,在漫長的軍職生涯中,仍默默浸淫藝術領域,且慎重對待藝事。他曾任母校助教,榮獲國軍文藝金像獎,以及攻讀美術研究所等殊遇,期間亦積極參加策展活動,並多次獲獎。他最擅長的創作方式是「寫生」,無論是戶外風景,抑或室內靜物、人物,每逢假日閒暇乃至國外旅行,總是習慣隨身簡備筆紙,或者驅車四處勘景寫生,他非常享受這種與天地為伴,以自然為師的感受,好似喚起童年記憶中對美的連結,一心想將當時無法盡情揮灑塗抹的遺憾,轉以今日練就的彩繪語言,樸實且生動地將腦中湧現的美感躍然紙上。
 由於長期專注於素描、油畫創作,對趣味人像塑造亦有興趣,透過近年來的畫作,可以感受他本著游藝初衷勤勉學習的精神。他以寫實的手法,戮力追求自然和諧而又富有唯美象徵的優雅畫風,其素描作品〈少女面相〉及〈鐘情〉等,運用鉛筆素描的獨特魅力,透過嚴謹、求精的觀察力,提煉出素描中黑灰白調性之豐富內涵,可以看出其高度的表現力,此皆緣於學生時期扎實的基礎素養,以及日積月累的繪畫觀念。油畫風景之〈台大農林系一隅〉、〈碧潭吊橋〉、〈菁桐車站〉及〈淡海漁舟〉等,除忠實描繪地景風物外,更以嫻熟冷暖色彩融疊技法,展現樸實的氣韻風華,這是畫家與大自然對話及紓解情懷的一種共鳴;油畫靜物之〈玫瑰綠瓶〉、〈牡丹富貴〉等,各種擺設色彩斑斕、繽紛爭豔,任憑花綻枝攀、形趣各異,均能巧妙捕捉光影、色彩瞬間微變的互動關係,然後一筆筆將結構布局與空間律動貫通一氣,讓整體畫面看來備覺生動自然。
 油畫人物之「巾幗不讓鬚眉」乙幅,是為慶祝建國百年美展繪製之作,特別是畫中女性以其花木蘭妻子為主角,可謂名副其實。該畫刻意採低視角構圖,畫中一位身著新式典禮服的女軍校生,背襯往昔丰姿,意在表達新舊傳承理念,並以一個標準的敬禮姿勢昭告國人「我武維揚」,彰顯國軍「女力」崛起的新時代力量。除此之外,他也擅長運用繪畫技巧繪製趣味人物肖像,運用成熟的素描技巧,輔以客製化的動態設計,發揮無限的想像力,創造出詼諧、逗趣的人物造型,此種輕鬆而不失雅趣的創意,則是他幽默人生的另一面。
 軍旅榮退之後,仍勤耕油畫創作,不乖偏、不躁進,除力求精進技法外,也不斷地深入大自然進行探索,並試圖透過思想與情感的交融力量,將美感成就於畫布上。他表示多年來雖略有收穫,但直至知命之年始對繪畫稍有領悟,未來仍要不斷惕勵自我,希冀持續努力找出屬於畫家的繪畫生命力,永保「藝華初心」精神,持續精進繪藝,更上層樓。


電子書訂閱請點以下網址:

◎Hyread ebook (網址:https://ebook.hyread.com.tw/magazine.jsp?jid=377)

◎Myboo (網址:http://mybook.taiwanmobile.com/magazine)

◎pubu (網址:https://www.pubu.com.tw/magazine/382199)

◎利用臺北市立圖書館的借書證,登入臺北好讀電子書平臺(網址:http://tpml.ebook.hyread.com.tw/),不論是電腦、手機或平板都能借閱唷!
百吉圖/油畫百吉圖/油畫
鐘情/素描鐘情/素描
少女面相/素描少女面相/素描
淡海漁舟/油畫淡海漁舟/油畫
牡丹富貴/油畫牡丹富貴/油畫
巾幗不讓鬚眉/油畫巾幗不讓鬚眉/油畫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