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小心假訊息就在你身邊!

出刊日:2024/07/01 作者:文/張耀仁 期數:420 點閱:223
文/張耀仁

根據國防安全研究院日前所做「臺灣國防安全民意調查」第二波網路民調顯示,收看國軍漢光演習負面報導的受測者,比起收看正面報導者,對於國軍保衛臺灣的信心,整整少了23%,意即負面報導深具影響力,更遑論惡意捏造的假訊息(disinformation)。在「擴散媒體」(spreadable media)使然下,過往由上而下的傳播模式,驟變為人人都可以是傳播者、造謠者,也因此衍生出「雄辯勝於事實」的後真相時代(post-truth)。
 所謂「假訊息」,意指透過惡意、刻意、故意的造假方式,試圖影響公眾認知,進而破壞民主、破壞國防安全。相對於假訊息的錯誤訊息(misinformation),則多半基於無心之錯,例如:記者筆誤或口誤,以上兩造最大的區別,在於其是否透過系統性、刻意性與惡意性的影響歷程。例如:中共於今年農曆年前,釋出改編自臺語歌曲的〈回家才會贏〉MV,即屬於假訊息之一,其捏造臺灣心向中國大陸,經由微博、YouTube等多個頻道轉發、分享,甚至利用特定媒體大肆宣傳,是系統性的操作過程。對此,國防部迅速推出反制動畫〈護家園、過好年〉,從中提醒國人:中共藉由操控網路媒體,進行複合式認知作戰的新形態,必須提防有心人士刻意製造假訊息,從而干擾國人對於政府乃至國軍的觀感。
 根據調查局資安工作站研究指出,境外認知作戰即是運用假訊息的複合式作戰,包括:
1.敘事模組化
 利用我國時事議題,套用假訊息模板以強化傳播效果。
2.圖文移花接木化
 截取我國機關公文,以假亂真誤導民眾。
3.澄清訊息混淆化
 針對我國澄清內容加以變造,致使民眾誤將真實訊息認作假訊息。
近來,政府、國防部等強力反制假訊息,因此境外認知作戰也有所轉變:
1. 訊息在地化、差異化
 運用臺灣習慣用語,拉近與民眾距離,前述MV即是運用此一手法。
2.策略情緒化
 不再局限於誤導認知,更致力觸發民眾的負面情緒、激化對立。
3.流程結構化
 經由大量設置境內網路社群,不斷轉發、分享假訊息。
正是假訊息傳散速度遠比真實訊息快上6倍,因此各國皆提出反制之道,包括歐盟多國將散布假訊息視為刑事犯罪,甚至以法律針對社群媒體予以問責,要求公開其融資、生產等。而我國則訴諸補強法制、推動媒體素養教育,以及第三方事實查核平臺等,但仍有待進一步強化。我們建議,可效仿歐美國家舉辦全國性的媒體素養週;於公部門、教育單位等設立媒體素養中心;在課程中融入析辨假訊息策略,更重要的是,在充滿惡意的後真相時代裡,我們每個人都該成為主動查證、勇於思辨、冷靜判斷的行動閱聽人。



電子書訂閱請點以下網址:

◎Hyread ebook (網址:https://ebook.hyread.com.tw/magazine.jsp?jid=377)

◎Myboo (網址:http://mybook.taiwanmobile.com/magazine)

◎pubu (網址:https://www.pubu.com.tw/magazine/382199)

◎利用臺北市立圖書館的借書證,登入臺北好讀電子書平臺(網址:http://tpml.ebook.hyread.com.tw/),不論是電腦、手機或平板都能借閱唷!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