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曾文水庫 跨國精英團隊合作

出刊日:2024/05/06 作者:文/胡堅 圖/胡堅‧交通部公路局 期數:419 點閱:1723
全臺蓄量最大的曾文水庫,啟用迄今已50個年頭。全臺蓄量最大的曾文水庫,啟用迄今已50個年頭。

文/胡堅 圖/胡堅‧交通部公路局



集水利、發電與觀光遊憩等多元功能,全臺蓄量最大的曾文水庫,自民國62年啟用迄今,已超過50個年頭。這座匯聚臺、美、日工程精英的大型水利設施,不僅是南臺灣最重要的民生建設,也因為設計與建造之時空環境特殊,為我國公共工程發展留下重要的關鍵決策紀錄。



 位處西太平洋的寶島臺灣,因受季風帶與颱風影響,降雨量雖多但豐枯不定,水資源的開發與保存難度高,亟需仰賴水庫調節。尤其是廣闊的嘉南平原,當時日本總督府看重稻作糧食豐沛資源,責成土木技師八田與一在嘉南大圳的基礎上,繼續擴大水利建設。經走訪曾文溪流域深入調查,八田與一建議在現今曾文水庫壩址的柳籐潭,以興建重力式混凝土壩截流蓄水,兼顧農業灌溉與民生供給,但最後計畫因二戰失利而中止。



 政府遷臺後,為因應龐大的水利需求,亦規劃在南北兩地擇址興建大型水庫。53年石門水庫落成,政府相關團隊累積一定的設計與建造經驗後,據以提出曾文溪築壩工程計畫。經過縝密踏勘與設計規劃階段, 56年「曾文水庫建設委員會」正式成立,同年10月31日開工,直到62年10月31日正式竣工。跨國精英團隊緊密合作,僅僅用了6年時間,就完成這項艱鉅的大型建設,至今壩頂旁的紀念碑上,仍銘刻著友邦芳名功勳,永誌協助我國經建有成的深厚情誼。



 這項龐大的公共工程,策劃與監造執行分由「曾文水庫建設委員會」及其下轄之「曾文水庫工程局」負責,工程技術指導為「美國內政部墾務局」,工程顧問服務則是「日本公營株式會社」,另有「美國莫克國際工程公司」與「日本鹿島建設株式會社」擔任土木施工顧問。最重要的是,從最先開始的鑿山闢路,到後續的水利隧道與築壩等關鍵工程細節,都是由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下轄之「榮民工程事業管理處」負責執行。其間,政府亦積極扶植國內團隊參與建設,助其累積豐厚經驗,不僅為往後大型經建奠定根基,更促成臺灣工程團隊迎向世界,耀眼國際。



 值得注意的還有,為了興建曾文水庫所費鉅資,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撥貸中美基金,也順利爭取日本海外經濟協力基金提供貸款。另有臺灣省政府糧食局首次發行「臺灣省糧食實物債券」,區分50、100、500及1000公斤等4種面額,採本息合計方式,以稻穀攤還。經統計,債券發行總額共6億7948萬7550公斤,籌募新臺幣11億5839萬9千元支持水庫建設。號召國人盡一己之力支持大政,也成為戰後臺灣農業發展史上的成功案例。



 隨著曾文水庫落成,另一項重要的效益在「發電」。深入大壩旁山體內、深達400公尺的地下發電廠,運用與烏山頭水庫之間的落差進行水力發電。廠內裝置一部豎軸式水輪發電機組,滿載每小時工作量達5萬度,輸送至白河、隆田變電所,併入臺電公司供電系統。至於發電用水,可再放流回曾文溪,經導水堰灌入烏山頭水庫,供應臺南及嘉義部分地區之民生、工業與農田灌溉之用,發電兼顧調節,效益多多。



 曾文溪蓄洪成湖,水庫周邊山林蓊鬱碧池萬頃,美景渾然天成,蜿蜒其中的浪漫臺三線,還有一段祕徑-澐密戰備道。水庫興建當時,因考量戰時運輸需要,國軍特別開闢北起嘉義澐水、南至臺南密枝的要道,過程極其艱辛,當前大埔橋頭旁涼亭內設有「澐密戰道工程紀念碑」,用以表達對築路英雄無限追思與尊崇。此外,國軍也曾於110年水庫枯旱之際,動員工兵部隊投入清淤任務。官兵群策群力,僅用4個月時間就達成30萬立方公尺的目標,順利恢復儲量也成功為水庫延壽,「平戰結合」彰顯軍人保家衛國的崇高價值。



電子書訂閱請點以下網址:



◎Hyread ebook (網址:https://ebook.hyread.com.tw/magazine.jsp?jid=377)



 



◎Myboo (網址:http://mybook.taiwanmobile.com/magazine)



◎pubu (網址:https://www.pubu.com.tw/magazine/382199)



◎利用臺北市立圖書館的借書證,登入臺北好讀電子書平臺(網址:http://tpml.ebook.hyread.com.tw/),不論是電腦、手機或平板都能借閱唷!



◎吾愛吾家有聲書:吾愛吾家419-1


文水庫壩體穩固,主體工程由榮工處專責,攜手國內商家累積豐厚經驗。文水庫壩體穩固,主體工程由榮工處專責,攜手國內商家累積豐厚經驗。
曾文水庫匯聚美日專家協力,工程情誼深厚。曾文水庫匯聚美日專家協力,工程情誼深厚。
大埔橋頭旁涼亭內設有「澐密戰道工程紀念碑」,表達對築路英雄無限追思與尊崇。大埔橋頭旁涼亭內設有「澐密戰道工程紀念碑」,表達對築路英雄無限追思與尊崇。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