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刊日:2023/05/08
作者:李忠軒
期數:413
點閱:1275
故居側拉式的木門,在現今水泥建築中,更顯古色古香。
文/李忠軒 圖/李忠軒‧李國鼎故居提供
在寸土寸金的臺北市中正區,泰安街巷弄裡一座古樸典雅的日式平房,靜謐坐落於此。綠意盎然的庭院,環繞古色古香的木造平房,優雅地向前來造訪的遊客,分享最後一任主人對國家的貢獻與付出。這裡是臺北市定古蹟「李國鼎故居」,已故總統府資政李國鼎在塵世最後的住所。
李國鼎何許人也?民國前2年1月28日出生於南京,大學畢業後,以高分通過第二屆中英庚款留學考試,前往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西實驗室,跟隨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羅賽福德教授研究低溫超導。對日抗戰爆發,李國鼎放棄英國皇家學會的獎學金,投筆從戎,返國加入抗戰行列,並投效航空委員會,在防空學校照測總隊修理所擔任技術員,負責照空燈與測音機保養與維修,後升任少校所長。
李國鼎隨政府播遷來臺後,曾先後擔任臺灣造船公司總經理、經濟安定委員會工業委員會專委、美援會祕書長、經濟部長、財政部長、行政院政務委員等職,卸任後受聘為總統府資政,對我國工業、經濟、財政,以及高科技產業發展有卓越貢獻。在全球科技產業起飛時期,擔任主管科技政策的行政院政務委員達12年,期間推動成立工研院、新竹科學園區、資策會,奠定臺灣科技產業的基礎。被譽為臺灣經濟奇蹟推手及科技教父,成就享譽全世界。
李國鼎故居興建於24年,原本是日據時期總督府高級文官宿舍,後來改為臺灣省政府財政廳長宿舍,李國鼎接任財政部長時遷住於此,直至90年5月31日因病辭世。走入故居玄關處,側開的木門後方,映入眼簾的除了李國鼎與夫人宋競雄的合照,還有左方牆上那本仍停留在90年5月的掛曆。
玄關的右手邊是李國鼎的書房,書櫃上琳瑯滿目的書冊,包含各式書籍、公務報告文書及國外訂購的期刊雜誌等等,書頁間隨處可見工整的字跡所加註的中英文眉批。57年李國鼎榮獲被譽為「亞洲諾貝爾獎」的麥格塞塞政府服務獎,此獎項得獎者不一定是名人,但其生平事蹟肯定對社會大眾產生深遠的影響,獲獎的公事包跟隨他30多年,也被收藏在書房的展示櫃中。
玄關左手邊則是夫人的書房,典雅的書桌緊鄰著窗戶,溫暖的陽光正好能提供明亮的光線,便於閱讀,累了的時候,稍一抬頭就能望見庭院,充滿生機與豐富色彩的花圃,讓雙眼與心靈獲得放鬆。「家書手跡回顧」選擇在此陳展,在那個書信往返不若現代科技發達的時代,「一封家書抵萬金」,長期出差在外的李國鼎,透過「家書」與家人聯繫情感,信件開頭每見「親愛的妻」、「親愛的鼎哥」,妻子給丈夫的書信結尾,必定署名「你的般若」,字裡行間,不僅敘述各自生活近況,更蘊含豐沛且純真的鶼鰈情深,羨煞世人。
故居的廊道並不寬敞,僅約一人肩寬的寬度,穿過狹窄的木廊道,寬敞的客廳赫然出現眼前,正牆上一幅象徵「見林也見樹」的宏偉畫作,桌上擺放著分屬主人夫妻生肖的動物玩偶,還有使用30年未更換的陳舊家具,透露出簡單卻不平凡的氣息。
最特別的,當數桌上仿製故宮文物的「鼎」,實際上是一個具保溫夾層的紅酒器皿,由李國鼎突發奇想製成,若有賓客造訪,便可加入冰塊與紅酒宴客,非常特別。壁櫃上罕見的「插秧」金箔畫,是越南首任總統吳廷琰贈送,感謝其當年率專家團,協助越南發展農工業計畫及促成兩國的經濟合作。
透過客廳後方的落地窗,便能一覽庭院美景,一株小葉南洋杉聳立院中。造訪的這天,空中飄著細雨,信步在石頭步道上,環顧四周的高樓大廈,心中暗忖若沒有李國鼎當年的遠見,以及對國家經濟發展的貢獻,不知今日的臺灣會是何種景況?暫且將這無解的疑問拋向牆後,專心享受這片刻寧靜吧。
閱讀請點以下網址:
◎Hyread ebook (網址:https://ebook.hyread.com.tw/magazine.jsp?jid=377)
◎Mybook (網址:http://mybook.taiwanmobile.com/magazine)
◎udn閱讀吧 (網址:http://reading.udn.com/v2/magMain.do)
◎利用臺北市立圖書館的借書證,登入臺北好讀電子書平臺(網址:http://tpml.ebook.hyread.com.tw/),不論是電腦、手機或平板都能借閱唷!
書房內書桌上的書頁可見字跡工整的註解。
氣派寬敞的客廳,桌上的古鼎是李國鼎設計的保溫容器,可裝盛紅酒饗客。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