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刊日:2020/05/12
作者:廖紀華
期數:395
點閱:244
文/廖紀華
今年初至今,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疫情衝擊人心,社會瀰漫焦慮不安的情緒。曾有位士官長的太太對我提到,先生在部隊服務、過的是群體生活,同袍間也不知道在休假時是否出入高風險場合,憂心工作職場有被感染的風險!也格外擔心先生的健康。看見這位太太的焦躁與不安,我問她「有將這份擔心讓先生知道並與他討論嗎?」她回說先生認為自己「電視看太多,太閒!」這位太太從擔心轉為生氣,夫妻口角陷入冷戰。因關心彼此卻產生衝突,成為整體防疫作戰中,意外引發的心理健康風險。
二月初,臺灣師範大學教授李思賢針對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疫情下的心理健康與行為進行調查,指出有七成二民眾會感到擔心與不平靜,但仍有近半成民眾能用平常心面對。從此份研究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民眾確實對疫情仍有擔憂焦慮。
面對疫情,我們應學習辨別心理不安與驚恐是否過度,如同與這位太太討論後發現,會有「神經質到先生返家後,要求全身盥洗,並要求先生不參與社交活動,不斷確認先生在部隊戴口罩跟常洗手」等狀況,相關舉措也讓先生感到痛苦與不安。
晤談中,這位太太更不斷提到害怕失去先生的危機感。雖然疫情可能造成生命安全的威脅,引發心理不安是正常反應,但如果像這位太太般無法正常釋放壓力,精神過度驚慌,覺得家人生命受到威脅,發生心情持續嚴重低迷的症狀,應及時尋求協助,並了解政府與國軍的防疫作為,降低不安與驚恐。
國軍負有保國衛民的職責及戰力維護,事關國家安全,因此對於各種危安風險,均妥採超前部署、高規格之因應策略。當前,正依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導,秉持「防疫視同作戰」原則,制定各項應變計畫。包含各級危機應變中心的開設,營門檢疫篩檢、官兵個人衛教宣導等防疫作為,除進行營門人員體溫量測,並針對進入營區的施工廠商、會客等人員,進行嚴格體溫量測工作,杜絕營區防疫死角,並在2月時針對官兵出國旅行採原則性勸阻,由各部隊主官親自向官兵說明,考量個人、家庭及國軍整體健康安全,為避免境外感染,暫緩出國行程。
國軍積極應對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威脅,守護每位官兵同仁的身體健康。此刻,軍眷們應保持正確認知,並採以下幾點策略,成為國軍防疫的堅實後盾!
1
學習正確自我防護
學習公衛專家防疫宣導策略,例如:將室外鞋放在通風處,在門口擺放酒精消毒液,每日將門把、電燈開關及手部簡單清潔,脫口罩前後先清潔手部,將脫下口罩反摺密封拋棄或掛在通風處,於外出回家後,將外套等衣物掛在陽臺等通風處,需要清洗的衣服反脫放進洗衣籃,或是直接放入洗衣機清洗,正確學習不驚慌。
2
不要只往壞處看
避免沉浸在災難訊息,不宜大量聽聞負面報導,多吸收客觀知識,如了解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的性質、傳染方式、防治成效等,能緩和過度不安與焦慮。
3
正向認知與轉移注意力
當疫情趨於嚴峻時,少至密閉空間與人潮擁擠處的宣導,會讓生活形態發生調整,帶來些許不便,但危機亦是轉機,有些健康習慣可趁此養成,就如李思賢教授對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的調查中也顯示,在面對疫情時,民眾對於戴口罩、咳嗽不要噴到別人等被動式作為落實度較高,但對於多喝水、多做運動等則少於五成,顯示積極性作為落實度較弱,因此面對疫情,可更積極的安排提升免疫力的活動,包含到郊外踏青、登山、瑜伽、聽音樂,培養適合個人與全家的運動習慣,讓家人間的情感連結更正向與有意義。
4
安心生活與陪伴
維持正常作息與健康管理,給予軍人伴侶最大的支持與陪伴,舒緩防疫事件帶來的壓力與恐慌。
每個人都會歷經疫情考驗,雖然生活會有些許調整與改變,但對防疫工作更須建立正確認知與應變能力,方能穩住身心不驚慌,成為此次防疫作戰中最穩定的支持力量。
閱讀請點以下網址:
◎Hyread ebook (網址:https://ebook.hyread.com.tw/store_mz_search.jsp)
◎Mybook (網址:http://mybook.taiwanmobile.com/magazine)
◎udn閱讀吧 (網址:http://reading.udn.com/v2/magMain.do)
◎利用臺北市立圖書館的借書證,登入臺北好讀電子書平臺(網址:http://tpml.ebook.hyread.com.tw/),不論是電腦、手機或平板都能借閱唷!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