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刊日:2019/01/15
作者:李耀杉
期數:387
點閱:21
提供夜間航行船隻的綠島燈塔導航光芒,助航功能極為重要。
文/李耀杉
圖/陳議星提供
當夜幕低垂,大海變得更為深沉之際,對「燈塔守護者」來說,此時並非一天的結束,伴隨燈塔將希望的光束射向海面,引領海上行舟平安回港,是他們嶄新一天的啟始。早期燈塔守幾乎是以塔為家,現為三班制之輪值,但仍全年無休,在除夕夜共享天倫樂,是眾所期盼的事,但引領船隻上的人們,回到家人溫暖的懷抱,更是燈塔人的職責所在。
燈塔,是航海人的守護神,也見證了臺灣與國際關係的變遷。依據交通部航港局統計,目前遍布於臺灣本島及離島的燈塔共有36座,塔齡超過百年以上有20座,介於60至100年則有8座;其中被列為文化資產的有11座,分別為漁翁島燈塔等國定古蹟4座、彭佳嶼燈塔等縣(市)定古蹟3座、綠島燈塔等歷史建築4座,而每座燈塔也都有屬於他們的故事。
以綠島西北岬上的綠島燈塔為例,其故事即深具歷史價值。西元1937年美國郵輪「胡佛總統號」於夜間航行到綠島公館村外海時觸礁,全島居民在獲悉後全力投入搶救,千餘名遊客被英勇救起。美國紅十字會為感謝綠島居民勇敢救人的義舉,乃於翌年的追悼紀念活動中,捐款興建綠島燈塔,成為臺灣東南海面、太平洋海域往來船隻的一盞明燈。
對夜間航行的船隻來說,燈塔的助航功能極為重要,為了維持燈塔正常運作,有一群人整日與燈塔為伍、默默付出,家中三代都與綠島燈塔有深厚淵源的綠島燈塔主任陳議星,尤能體會箇中滋味。他的爺爺陳交參與燈塔的建造,父親陳元居則擔任燈塔守,從小在燈塔長大的他,雖曾任職自來水公司,然因為對燈塔的熱情,於民國72年轉換跑道,改以燈塔守為終身志業。
燈塔的位置大多依山傍海,環境看似浪漫,其實燈塔守的工作既刻板又忙碌、且不允許任何疏失,有著不足為外人道的辛苦。陳議星說,燈塔守屬特殊性技工,除輪值日落至日出時分的開燈工作,白天需從事燈塔各項維護工作,包括塔身、宿舍等各項高空油漆粉刷、割草、環境保養等,所以必須具備全方位的智能,練就獨立工作、自主生活的本能,尤其必須忍受孤獨,耐得住對家人的思念。
為守護船舶航行安全,早期燈塔守幾乎是以塔為家,現為三班制之輪值,但仍全年無休,就算春節也不例外。投入燈塔工作35年的陳議星表示,除夕夜共享天倫之樂,是眾所期盼的事,但引領船隻上的人們,回到家人溫暖的懷抱,更是燈塔人的職責所在。所以春節期間堅守工作崗位,犧牲與家人的團聚時光,就像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一樣,是燈塔人不變的宿命。
陳議星憶及在輪調彭佳嶼燈塔那年的除夕夜,有一艘要返回八斗子的漁船,因駕駛船員對周遭海域不熟,導致船隻擱淺在燈塔下方的潮間帶,船員們循著燈塔的光爬上燈塔。當時正準備就寢的他,被敲打窗戶的聲響嚇醒,一起和留值的同仁接待這些驚慌失措的不速之客,並透過基隆港務單位與船員的家人聯繫,轉知人員平安的訊息。
燈塔守護者的工作,與每座燈塔專屬的「燈質」般,都是獨一無二的。為讓國人了解燈塔對船舶航行安全的貢獻,在去(107)年的國慶大典上,邀請了陳議星等6名燈塔守護者領唱國歌。蔡英文總統更在臉書發文指出,臺灣四面環海,航海是重要的交通與經濟活動,燈塔,就是航海人夜歸時最重要的指引,而在國土最前端的燈塔守護者,他們貢獻專長、忍受孤寂,替航海人照亮回家的路,謝謝他們,讓出海的臺灣囝仔,都能平安回家。
在電子航路標識的進步下,燈塔指引船隻航向的功能已逐漸式微,然而矗立在海岸邊或孤島上的燈塔,仍舊以最忠誠的「眼見為憑」方式,繼續傳承燈塔文化,守護航海人安全。
閱讀請點以下網址:
◎Hyread ebook (網址:https://ebook.hyread.com.tw/store_mz_search.jsp)
◎Mybook (網址:http://mybook.taiwanmobile.com/magazine)
◎udn閱讀吧 (網址:http://reading.udn.com/v2/magMain.do)
◎利用臺北市立圖書館的借書證,登入臺北好讀電子書平臺(網址:http://tpml.ebook.hyread.com.tw/),不論是電腦、手機或平板都能借閱唷!
目前臺灣本島及離島的燈塔共有36座,其中綠島燈塔已被列為文化資產的歷史建築。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