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典叡/臺北報導
因應假冒名人詐騙案件日益猖獗,警政署刑事局今(10)日揭露詐騙集團結合人工智慧(AI)影片生成技術,製作假冒公眾人物擬真影片行騙的最新態樣,呼籲全民提高警覺、強化識詐能力、防範受害;此外,為防範普發現金1萬元詐騙,也提醒民眾堅守「不點擊、不填輸、不匯款、不轉傳」4不原則,一切以官方資訊網站(https://10000.gov.tw/)公布內容為準。
刑事警察局今日舉行「AI影片技術濫用猖獗 籲民眾警惕『假名人』詐騙手法」打詐儀錶板記者會,由局長周幼偉主持。周幼偉表示,依據「165打詐儀錶板」最新統計,今年10月全國平均每日受理詐騙案件441件、財損金額為新臺幣1億9496萬元;較去年同期的585件、3億8966萬餘元分別下降25%及50%。詐騙案件數與財損數字,自今年6月迄今,都有逐漸下降情形,包括管制、查緝、打詐四法等作為都已顯見成效。
周幼偉說,假冒名人詐騙案件日益猖獗,詐騙集團結合AI影片生成技術,製作假冒公眾人物擬真影片行騙的最新態樣,提醒民眾留意。首先,「假冒名人贈書詐騙」,詐團以名人贈書、公益回饋或限定贈品作為誘餌行騙;其次,「假冒名人推銷商品詐騙」,冒用名人肖像、影片或偽造帳號,以「職人監製」等名義販售各類商品;另「假冒名人投資詐騙」,詐團假冒財經專家或企業領袖名義,在社群平臺成立投資群組或製作廣告宣稱掌握內線消息;而「AI生成影片詐騙」,歹徒運用AI合成名人擬真影片或語音,製成看似「本人代言」短片或直播截圖,用以背書商品或投資標的。
被稱為「吊車大王」的胡漢龑則表示,「AI技術讓真假難辨,連自己都差點上當。民眾若未提高警覺,極易陷入陷阱。」他以自身遭遇提醒民眾,面對涉及金錢的資訊,應「冷靜思考、停下手指、看清來源、小心查證」,不要因一時衝動而誤信不實訊息。
此外,政府普發現金1萬元政策剛上路,為協助民眾快速辨識詐騙手法,在「165打詐儀錶板」網站特別設立「普發現金1萬元」專區,彙整相關新聞、防詐宣導資訊及警方打詐成效,並即時揭露詐騙集團假借政府名義行騙的最新案例。民眾如接獲可疑訊息或有相關疑慮,均可至該專區查詢,避免遭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