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莒光園地】第一單元:認清中共系列

發佈日期:2025/10/27 00:30 點閱:22
節目一覽表節目一覽表

第一單元:認清中共系列

節目重點:

 一、本集《認清中共系列》由明居正主講,聚焦於中共近期於「四中全會」前,公布解除9名上將黨籍及軍籍事件。明居正指出,此事件只是中共擴大軍中「反貪腐行動」的表象,實則反映出中共高層權力結構的動盪與失衡,並從這些將官職務中,分析何衛東、苗華等人從「親信重用」到「急速落馬」的反差,揭示出習近平對軍隊的全面清洗與信任危機。

 二、明居正強調,從中共官方訊息當中「忠誠失節」的用詞,凸顯出這批將領可能涉及中共內部的政變陰謀。中共企圖用「嚴重違紀違法」的論調來掩蓋內部政治鬥爭的事實,顯示習近平對於軍權的掌握仍未穩固。明居正透過事件細節與當事人的職權脈絡,層層拆解中共高層「以反腐為名,行肅權之實」的操作邏輯。

 三、明居正於節目最後指出,此次中共一次整肅9名上將的事件並非孤例,而是內部長期政治鬥爭的結果。其反貪腐行動雖然能短時間震攝內部各方勢力,對國內塑造「清廉反腐」的虛假形象,卻也難以快速重建軍隊信任與戰力。

 給我們的啟示:

 從中共近年來接連整肅高階將領的事件中,我們可以清楚看見,中共主要依賴「人治」而非「法治」,不僅未解決體制性腐敗的根源,也沒有獨立的監督機制。因此,所謂「反貪腐」本質上仍然是服務於政治目標的權力重塑行動,目的在於鞏固最高領導人的權威,加強對「槍桿子」控制的政治手段,使「反腐」成為實現「絕對忠誠」的工具。

 大規模的反貪腐行動,也暴露中共光鮮外表下的惡鬥亂象與驚人腐朽,縱使宣稱「打擊高官權貴」,也恐難獲得人民信任與支持。此外,這次中共「四中全會」表面聚焦內部經濟規劃,實質意義仍是在鞏固習近平核心,強化對軍權的掌控,我們尤其要防範中共以「和平發展」名義推進新一輪對我輿論與統戰操作。

第二單元:國軍永遠都在:樺加沙颱風救災特別專輯

 節目重點:

 一、花蓮縣光復鄉在豪雨中遭受堰塞湖溢流重創,泥水湧入社區,家園盡毀。國軍災害應變中心在災害發生的第一時間立即啟動,各部隊如工兵、特戰、化學兵及衛勤等部隊迅速集結,投入災區。在這裡,機具、鏟子、雨鞋和迷彩成了救災與重建家園最有力的武器和標誌,官兵用實際行動,讓受災鄉親深切感受到希望與溫暖。

 二、救災期間,所有參與部隊各司其職,鏡頭記錄下每位救災官兵在泥濘裡搬運淤泥、清理屋舍、協助疏散與醫療照護的身影。工兵與民間機具協力清除厚重的泥層;化學兵消毒環境、抑制病菌傳播;衛勤人員架設醫療站,守護著官兵、志工與民眾的健康;後勤單位提供飲食、盥洗與物資運補,確保各項復原工作推展順利。這份積極且無私的協助與照顧,讓民眾深深感受到,無論何時何地,國軍始終都與民眾站在一起。

 三、現場志工與鄉親們以一句句「謝謝國軍弟兄」及掌聲,道出對所有救災官兵的感謝與致意,更表示「只有國軍才做得到」,代表著對國軍的高度肯定。這不只是讚美,更是對國軍信任的象徵。

 給我們的啟示:

 國軍不只是戰時的防衛力量,更是平時社會安定的支柱。面對各種災害,我們都義無反顧地投入。這份「苦民所苦、疾民所疾」的責任感不在命令裡,而是在每位官兵弟兄姊妹的信念之中。正因為我們在危難之中的挺身而出,讓國人每每在災難發生之時,總能在最黑暗的時刻,看見希望的曙光。而這也是我們存在的使命與價值。

 對每一位官兵弟兄姊妹而言,雖「救災視同作戰」,但絕不只是任務,而是一種價值觀的具體展現,不只站在最前線,也陪伴在每位國人身旁,走入他們的心中。當我們在崗位上克盡職責、在訓練中淬鍊專業、在逆境中挺身而出,「國軍永遠都在」就是我們不變的保證與承諾,也是國人最真實、最深刻的感受。

第三單元:通識教育—資安教育(下)

 節目重點:

 一、本次《通識教育—資安教育》接續上集,透過資安競賽得獎作品的賞析,提醒官兵「手機安全、人人有責」。國防院助理研究員楊長蓉在開場時援引數據提醒,目前全球已經逾48億人在使用智慧型手機,其中有約130萬支手機遭植入惡意程式、每分鐘就有113支手機遺失或失竊,強調手機引發的資安風險無所不在,必須從自身行動落實防護。

 二、此次資安競賽的第2名作品《資安START》,以闖關遊戲形式呈現,透過寓教於樂方式使觀眾了解手機螢幕未上鎖、點擊不明網路連結等錯誤使用習慣帶來的風險,凸顯「即使是一次小疏忽,也會是資安大破口」的警訊;第1名《ㄟ資安》則以手繪圖風格結合廣播劇形式,從劇中角色的對話中,清楚傳達了重視密碼管理、不隨意分享資訊等「資安零信任」理念。

 三、節目最後由空中大學副教授郭秋田總結手機資安3項守則:嚴守機密資料、不安裝高風險App、慎防釣魚郵件與詐騙訊息。郭秋田強調「資安即國安」,尤其手機的資安更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任何一支手機都能影響整個資安防線的成敗。

 給我們的啟示:

 資安防護不是專屬於資訊人員或通資部門的責任,而在於每一位官兵弟兄姊妹的身上。身處科技發達、資訊爆炸的現代,訊息的獲取變得快速與便捷,卻也容易讓我們對於資訊的分享與透露感到理所當然。隨意的連網、轉傳訊息,無形之中就會產生資安的漏洞與破口,敵人就能以此透過數據進行竊密、運用連線進行攻擊。在這種情況下,資安素養就成為了能左右戰局的新戰力。

 同時我們也應該理解,各項資安規範與教育的目的,並非「限制」我們對於資訊產品的使用,而在於要學會辨識資安的風險,並防範可能產生的危害,不但要知道「怎麼做」,還要知道「為什麼」。官兵弟兄姊妹若能從使用習慣中建立起安全意識,除了能保護自己免受個人資訊遭竊,也能守護起國家整體的資安防線。(本文由政治作戰局文宣心戰處供稿)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