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丹荷/綜合報導
2025金馬影展與司法院再度連袂推出「金馬X司法影展」,持續打破分界,透過電影促成理解與對話發生。今年精挑唐福睿導演的《丟包阿公到我家》、紀錄片導演李家驊的《我的爸爸是死刑犯》等6部精采強片,邀請觀眾關注移工勞權、老人長照、死刑和兒少權益等與臺灣社會息息相關的重要議題,除了在臺北金馬影展期間,也會在臺中、高雄放映,並搭配映後講座,盼能激起更豐富的思辨。
「金馬X司法影展」片單包括《丟包阿公到我家》、《我的爸爸是死刑犯》,以及4部國際影壇佳片《最後的棋局》(The Final Piece)、《記憶風暴》(Father)、《我15歲,你在乎嗎?》(No Dogs Allowed)、《急診室的難題》(Adam's Sake),所有影片皆為臺灣首映。今(21)日開幕記者會《丟包阿公到我家》監製董成瑜、主演小薰與《我的爸爸是死刑犯》導演李家驊蒞臨現場。
唐福睿導演攜手鍾孟宏編劇的《丟包阿公到我家》邀來金馬獎得主劉冠廷與編舞家張曉雄演繹父子情,黃瀞怡(小薰)吸睛表現和菲律賓演員安潔兒艾奎諾驚豔獻上客語演出,以臺灣、菲律賓兩地雙線敘事,描繪移工照護長者的臺灣社會實況。監製董成瑜表示:「希望透過電影中客家和菲律賓移工2個家庭的對比,讓觀眾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看見不為人知的家庭故事。」小薰(黃瀞怡)也感性表示:「在電影中飾演的角色其實跟自己的原住民身分有異曲同工之妙,就像是這片土地的縮影,因此很有感觸。」
紀錄片導演李家驊的《我的爸爸是死刑犯》將視角轉向加害者子女,透過鏡頭呈現悲劇籠罩如何影響他們的成長。導演李家驊也表示:「自己從前很容易幫人貼標籤,透過紀錄片拍攝接觸司法議題後,才發現人有很多面向,希望大家在討論議題時,都能先把所有人當成1個『人』來看待。」
此外,日本名導熊澤尚人的《最後的棋局》,找來日本男星坂口健太郎、影帝渡邊謙主演,以殺人案件為引,揭開棋壇天才的唏噓身世。代表斯洛伐克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的《記憶風暴》,從家庭憾事的真實事件汲取靈感,刻畫男性經歷衝擊後的巨大傷痛與自責心理,從司法審判到家庭關係等多重面向,將社會新聞的嗜血頭條轉化為有血有肉的人性見證。
同樣取材真人故事的《我15歲,你在乎嗎?》,則以雙重戀童的罕見角度挑戰禁忌議題。《急診室的難題》探索醫療中的人性與制度衝突,寫實呈現第一線的日常困境,以及法令、兒童福祉與個人利益的拉扯,道德鋼索上的掙扎令人糾結又揪心。
「金馬X司法影展」6部作品除了在金馬影展「罪與罰」單元放映,也將在11月29日至30日於臺中、高雄展開巡迴放映,並在映後舉辦深度座談,邀請法界人士與不同領域專家進行跨域對話,從影片延伸討論司法議題,反思臺灣當前現狀。除了選映佳片,司法院也持續在金馬創投會議設立「司法劇集創作獎」和「司法電影創作獎」,鼓勵更多司法主題的影像創作,拉近司法與民眾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