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社論】國軍嚴守紀律榮譽 以守護人民為己任

發佈日期:2025/10/16 點閱:44

 近年來,國軍戮力戰備整備,以建構質精效高現代化軍隊為職志,矢志成為守護臺澎金馬和平穩定與安全的先鋒。由於我國所處之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交界處,經常有各式大型天災來襲,國軍已將天然災害、嚴重傳染疾病等非傳統威脅,列入核心任務,堅定守護人民。

 國軍不斷強化救援機制,即使在重要演訓當下,亦能迅捷、周延,無縫接軌地在國人最需要的地方發揮最佳戰力,達成確保人民安居樂業及維護臺海和平的重要使命。以今年陸續來襲的「丹娜絲」、「樺加沙」颱風為例,當風災重創南部及花東地區,國軍本著「救災就是作戰」的行動力,在災情發生的第一時間,立即增派兵力投入救援。

 必須特別強調的是,這段期間,正是三軍年度最重要的實兵演習訓練驗收階段,無疑也是國軍的另一項重大考驗。然而,當災害發生時,各作戰區官兵訓練有素,有條不紊地兼顧戰訓、災防任務,迅速馳援第一線,投入緊急搶救,引領民眾遠離危險。充分證明,國軍是一支高素質、高戰力、愛國家、愛百姓的現代化勁旅。

 國軍義無反顧守護國家安全及百姓福祉的優異表現,總統賴清德多次在公開場合給予肯定及慰勉。賴總統強調,國軍守護國家主權、保衛自由民主,對於風災、震災,或是雲嘉南、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的災情,總是不辭勞苦投入各項防、救災及災後復原工作,這就是國人將迷彩身影視為最強而有力守護神的明證。

 軍人是一項神聖且特殊的志業,與一般行業最大的不同之處,是軍人平時要砥礪志節、戮力戰備整備;戰時或遇到災難發生時,更要挺身而出,永遠站在第一線,抵禦外侮、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正因為國軍官兵重榮譽、守紀律,以軍人武德為言行準據,善盡職責,所以被譽為「仁義之師」。

 難能可貴的是,在軍人武德的薰陶下,全體官兵已將「没有選擇戰場的權利,只有全力以赴的責任」薪火相傳。今年國慶期間,有一個本來不為人知的小故事,讓我們對年輕的士兵,有不一樣的認識。每年的國慶大典,憲兵皆須擔負衛戍中樞的任務,他們戰戰兢兢、勤敏忠貞地護衛每個環節,任務艱鉅繁重。有3位憲兵義務役士兵譚丞堯、蔡志賢及黃昱翔,原訂於今年國慶勤務前退伍,但基於對憲兵使命的堅持與對單位的情感認同,自動延役留營,選擇與同袍共同完成任務後再退伍。這份重榮譽、守紀律、勇於承擔的態度,就是國軍「武德精神」的優良傳統。

 事實上,國軍官兵弟兄姊妹抱持守護國家安全與人民幸福的信念,在每個領域默默付出的大有人在。不久前,陸軍特戰部隊官兵執行長達18天、總長456公里的「戰術任務訓練」行軍,並首次將4個月的軍事訓練役納入。其中二兵甯尚祺原本將退伍,為參與行軍訓練自願延後退伍。他自豪地說,能與同袍一同參與負重訓練、野營夜宿及射擊等課目,除了提升自身戰技,未來若國家有需要,他定會挺身而出。

 此次花蓮光復鄉災情慘重,除了任務指派參與救災的國軍部隊,許多官兵也利用休假自行前往。在陸軍航特部601旅任職的蔣中尉,看見許多民眾自動自發前往災區擔任志工,深感自己身為軍人,肩負保家衛國的責任,特別前往災區,與志同道合的同袍一起擔任志工,期望為美麗家園盡一分心力。

 而陸軍39化學兵群偵消營張隆輝上士與煙幕營蔡淑珍上士,適逢結婚11週年紀念日,他們原本已安排慶祝活動,卻秉持「同島一命」的信念,毅然投入災後復原任務,以最光榮的方式慶祝結婚紀念日。前述官兵們忠於國家、忠於人民與守護同袍的大義,展現了軍人「愛國、勇敢、榮譽、團結、紀律」的特質,也讓我們深信,國軍必能打造精實強悍的防衛戰力,成就革命軍人之志業,永續捍衛國家安全。

 自黃埔建軍到護衛臺灣各項戰役,國軍代代傳承的,是當國家有難、人民受苦,必定不畏生死,勇往直前,達成「軍以戰為主,戰以勝為先」的使命。未來,各級部隊除了按部就班,秉持「仗在哪裡打,部隊就在哪裡練」的原則,強化官兵臨戰反應與三軍聯合作戰機制,勤訓精練,以堅實的防衛能量,讓敵人不敢輕越雷池;在精進災害防救作業流程上,也將充分結合「全民國防」總力,建構更完備的「全社會防衛韌性」,提升保衛民眾生命財產、守護家園的防救能力。在軍民團結一心守護下,我們相信自由、民主、安和樂利的臺灣,一定會邁向更美好燦爛的未來。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