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寰宇韜略】無人機戰術攻防 決定戰場勝負(下)

發佈日期:2025/10/11 點閱:51
智庫建議加速發展微波武器,俾使部隊能攔截複數無人機。圖為暱稱「雷神」(THOR)的「戰術高能任務回應機」反無人機系統。(取自美國空軍網站)智庫建議加速發展微波武器,俾使部隊能攔截複數無人機。圖為暱稱「雷神」(THOR)的「戰術高能任務回應機」反無人機系統。(取自美國空軍網站)

◎李華強(譯)

(接上文)

 過去數十年來,美軍雖享有絕對空優,精準打擊戰力更獨霸全球,但隨無人機飽和攻擊戰術漸趨成熟;如今面臨空前嚴峻挑戰;對手能大量囤購遠距自殺式無人機與小型商用無人機,亦可利用此等機型尺寸較小、低空慢速飛行特性,輕易突破美軍傳統防空網。如今年6月1日烏克蘭縱深打擊俄羅斯境內設施的「蜘蛛網」行動,以及6月13日以色列攻擊伊朗的「崛起雄獅」行動,均採用小型無人機群攻擊大型、欠缺防禦力,且耗費不貲的武器系統,造成俄、伊2國顯著損害成功案例。各方務須借鏡經驗教訓,優先建構反制無人機戰力。

推廣訓練 熟稔應處程序

 一、反無人機戰力須擴及防空單位之外:

 反無人機防禦作為,不能僅侷限於特定防空單位;未來各單位都須具備自我防衛小型無人機。聯戰部隊須配備感測器與反制裝備,相較於過往防空單位配備大型系統為主,未來各載具與單兵都應具備人攜式機動反制無人機裝備,遂行臨機自衛作戰。

 二、向全軍單位推廣反無人機訓練:

 隨著無人機威脅情勢升高,失誤風險隨之提升。未來必須向各單位普及,廣泛接受訓練並分享最佳戰術、戰技與程序,確保各部隊都能熟練反無人機戰技與能力。

 三、提升反無人機測試強度:

 現行反無人系統原型測評作業,往往評估狀況未符實情,恐衍生過度自信的錯誤認知。因此,智庫建議美軍,應修正相關缺失,並強化測試條件,確保武器系統實戰效能。此外,亦應善用盟邦與夥伴如烏克蘭經驗與技術,透過實戰環境中進行新銳裝備驗證。

補實彈藥 提升防空能量 

 四、發展多層主被動防禦反制手段:

 為應對無人機蜂群戰術飽和攻擊,未來須建制多層主動式防禦系統,搭配多重型式感測器與反制工具,抵禦各類型無人機威脅。以美軍中東經驗為例,儘管成功攔截多數自殺式無人機,惟仍有若干穿透漏洞,造成人員傷亡,顯示無人機足以憑藉數量優勢壓制防空系統,摧毀戰機與防空系統等高價值資產,加上許多反無人機防空系統,用途遭定位為攔截特定型式威脅,因此,未來須打造堅實的被動防禦網。

 五、強化反無人機機動戰力與戰術演訓:

 美陸軍在中央司令部戰區反無人機戰術,多屬防衛固定據點的被動作為;且當前研發的反無人機防禦系統,大多亦屬非機動形式,顯示美軍尚未發展適切的機動防禦系統,亦未提供單兵足夠戰力,後續應考量機動戰情境反無人機需求,發展相應裝備的機動戰術與作戰構想。

 六、採購大量低成本短程攔截彈藥補實庫存:

 駐中東美軍已消耗大量攔截彈藥,但目前業已獲得實戰驗證的郊狼(Coyote)反無人機攔截器,做為單一解決方案,仍嫌成本過高。未來應大量採用低成本防空武器,包括高功率微波與定向能量等無需攔截彈藥的未來科技,以及「先進精準擊殺武器系統Ⅱ型」(APKWS Ⅱ)導引火箭等低成本攔截器。美海軍應就其5吋火砲採購特製彈藥,美陸軍與陸戰隊則應針對其較大口徑火砲,採購近爆引信彈藥。

整合系統 善用關鍵技術

 七、投資AI感測器處理與指管作業,強化反無人機擊殺鏈:

 當前反無人機指管作業各行其是,且辨識與接戰流程仍屬人工作業。但隨無人機攻擊規模與複雜程度漸增,操作者將不堪負荷,無從完成擊殺鏈所有步驟,且難以接戰多重、同步來襲的無人機。未來應整合不同反無人機防空系統指管,並運用AI加速辨識和接戰程序,不僅勢在必行,同時也實現美國防部聯合全領域指管(Joint All-Domain Command and Control, JADC2)目標。 

 八、加速發展新興科技,並納入後續採購要項:

 高功率微波係最可能擊潰蜂群或大舉來襲無人機的技術。假以時日,敵將發動大規模無人機攻擊,恐癱瘓整個動能防空體系;真正自主化,能獨力協調與執行分工的無人機群,預期亦將在不久的未來問世,並具備作戰能力。因此,高功率微波可透過電磁能量燒毀無人機內電子元件,同步癱瘓眾多來襲無人機,可視為應對飽和攻擊的最佳反制選項;惟應視其為最後一道防線,並整合納入多層無人機防空體系內。

 九、投資高解析度被動感測器:

 先期偵獲無人機,乃關鍵首要之務,有助於戰況緊湊時,下達擊毀來襲無人機或人員疏散掩蔽的決心。截至目前為止,美軍都依賴主動式雷達系統發現、鎖定與追蹤無人機;儘管成效卓越,但同時也釋出信號,暴露己方行蹤。因此,未來應加速研發長程高解析度被動式感測器,藉此作為具備足夠生存性的最佳裝備選項,且能減少主動式雷達開機就緒的等待時間。若能廣泛運用這類技術,則可望徹底扭轉無人機攻防之間的優劣態勢,有助於守方取得上風優勢。(完)

(譯稿來源: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研究報告)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