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墨緣集】薪傳忠烈思興國

發佈日期:2025/10/11 點閱:15

◎王漢國 

 在昨日歡度雙十國慶的氛圍中,那面熟悉的藍白紅交織的旗幟,迎風招展,四處飄揚,萬民齊唱的國歌聲聲入耳,在心頭蕩漾,有緬懷有念記,更有著深切的祝福與期盼。

 在歡度國家生日前夕,切莫或忘中華民國肇建的艱辛,其中不但有著國父孫中山先生百折不撓的堅定意志,革命黨人為理想犧牲奮鬥捐軀的身影,而且還有無數繼踵者再接再厲的奮勉力行,以及薪火相傳的國家意識與人民意志,始得有今日的景況。

 公元二○○一年,時報文化出版英國知名史學家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所著《追尋現代中國》;它是一部逾千頁的歷史鉅著,書分三冊五部,從中國晚明說起直到二十世紀末,多少成功與失敗,人物與事件,回顧與展望,盡入其中。展讀此書,與人有跨越時空、千秋一瞬,世事滄桑、緬懷不已之感。

 許倬雲在書序裡談及︰「此書堪為我人借鏡,國內史學界當可見賢思齊,有所激勵。」陳國棟亦認為︰「詳讀此書,既可分享作者的心得,也可以迅速掌握西方『近現代中國研究』的學術史。」足見兩氏對其評價甚高,對國內學界之寄望亦甚殷。

 此書,最引起我關注的是,作者是如何評價孫中山先生領導革命,歷盡滄桑,建立民國的這段歷史過程。茲引述兩段文字,以資書明。

 一九一三年十二月,孫先生因倒袁行動失利,移居日本,「他開始籌思適於中國國情的計畫,以及實踐這一計畫的政治組織。雖歷盡無數次挫折,但他對自己的信念,以及所肩負歷史使命堅信不移。」這段話明白道出孫先生為謀建國大業之永續,乃著手親撰《國際共同開發中國實業計畫書》,分港口建設、鐵路、道路建設、採礦業、治河道等八個範疇。若能逐步落實,何患國之不強?究其眼光之遠大、智慮之深遠,可見一斑。

 一九一九年八月,孫先生創辦的《建設》雜誌正式發行,他在發刊詞中指出︰今後「應萬眾一心,急起直追,以我五千年優秀之民族應世界之潮流,而建設一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樂之國家,為民所有,為民所治,為民所享。」彼時,雖然正面臨軍閥倒行逆施,官僚朋比為奸,人民茫然無措之際,孫先生的無畏橫逆,挺身而出,召喚萬眾,同心建國的心志是銳明而急切的。

 從上述兩例,讀者們應不難理解中華民國迄今是在千磨萬劫、眾志成城中,一步步建設起來的。因此,我們在歡度國慶假期時,既要祝福國運昌隆,更須同心協力,一起來迎接未來的挑戰。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