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國軍加派千名兵力 臺鐵專列馳援花蓮災區

發佈日期:2025/09/30 點閱:33
列車長於加開專列上實施廣播,為即將投入災區的官兵加油打氣。(記者陳彥陵攝)列車長於加開專列上實施廣播,為即將投入災區的官兵加油打氣。(記者陳彥陵攝)

記者陳彥陵、葉軒瑜/基隆報導

  因應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嚴重災情,為加速復原進度,國軍今(30)日再派遣千餘名兵力支援,並由臺鐵加開4列國軍專案列車,分批自基隆、新竹及臺中等地區車站出發,挺進災區最前線,投入災害搶救與後續復原任務,盼能使花蓮地區民眾生活及早恢復如常。

  光復鄉自堰塞湖溢流後,國軍第一時間投入兵力至今已邁入第8日,派遣工兵部隊、步兵等單位,協助道路搶修、災民撤離與物資搬運;此次再度大規模動員,除6軍團派遣399員官兵,及陸戰66旅128員,自北部經瑞穗進駐災區;10軍團則自中部出發,動員500人經鳳林進駐,共計派遣約1,027人,展現國軍全力守護災民安全的決心;臺鐵公司也義不容辭加開專列,確保兵力迅速平安的投入災區,展現軍民同心、救災專業分工的氛圍。

  清晨時分,6軍團及陸戰66旅官兵們列隊集結於七堵、宜蘭車站月台,身著迷彩服、肩負救災裝具與土工器具,並由帶隊幹部完成勤前教育與精神喊話,完成裝備檢查後便邁步前往月臺,秩序嚴謹的登上6170次專列,宜蘭後備輔導中心也於月臺為前赴災區的官兵加油打氣。

 「各位國軍弟兄辛苦了,感謝你們馳赴花蓮災區守護家園,臺鐵全體員工向你們致敬,祝任務順利平安!」列車行進途中,列車長特地進行廣播鼓舞官兵士氣,儘管無暇欣賞窗外明媚的景色,官兵的嚴肅緊繃的心情也得以緩解,靜靜的等待抵達災區的那一刻。此次國軍加派兵力,不僅展現國軍分秒必爭、苦民所苦的精神,也象徵國軍無畏嚴峻挑戰,堅守救災視同作戰的原則,矢志成為民眾最堅強的後盾。

陸戰66旅官兵於七堵車站實施勤前教育。(記者陳彥陵攝)陸戰66旅官兵於七堵車站實施勤前教育。(記者陳彥陵攝)
國軍加派千餘名兵力投入災區,盼能使花蓮地區民眾生活盡早恢復如常。(記者陳彥陵攝)國軍加派千餘名兵力投入災區,盼能使花蓮地區民眾生活盡早恢復如常。(記者陳彥陵攝)
官兵肩負救災裝具與土工器具,有序地登上臺鐵加開專列。(記者陳彥陵攝)官兵肩負救災裝具與土工器具,有序地登上臺鐵加開專列。(記者陳彥陵攝)
關指部官兵於行前檢整攜行裝具。(記者陳彥陵攝)關指部官兵於行前檢整攜行裝具。(記者陳彥陵攝)
國軍加派千餘名兵力投入災區,盼能使花蓮地區民眾生活盡早恢復如常。(記者陳彥陵攝)國軍加派千餘名兵力投入災區,盼能使花蓮地區民眾生活盡早恢復如常。(記者陳彥陵攝)
國軍加派千餘名兵力投入災區,盼能使花蓮地區民眾生活盡早恢復如常。(記者陳彥陵攝)國軍加派千餘名兵力投入災區,盼能使花蓮地區民眾生活盡早恢復如常。(記者陳彥陵攝)
官兵一早即於七堵火車站整備救災裝具。(記者陳彥陵攝)官兵一早即於七堵火車站整備救災裝具。(記者陳彥陵攝)
宜蘭後備輔導中心於月臺為蘭指部及153旅前赴災區的官兵加油打氣。(記者陳彥陵攝)宜蘭後備輔導中心於月臺為蘭指部及153旅前赴災區的官兵加油打氣。(記者陳彥陵攝)
官兵背負個人背包與各式救災器具,即使已汗流浹背,仍堅定的前往災區。(記者陳彥陵攝)官兵背負個人背包與各式救災器具,即使已汗流浹背,仍堅定的前往災區。(記者陳彥陵攝)
官兵肩負救災裝具與土工器具,有序地登上臺鐵加開專列。(記者陳彥陵攝)官兵肩負救災裝具與土工器具,有序地登上臺鐵加開專列。(記者陳彥陵攝)
官兵肩負救災裝具與土工器具,有序地登上臺鐵加開專列。(記者陳彥陵攝)官兵肩負救災裝具與土工器具,有序地登上臺鐵加開專列。(記者陳彥陵攝)
官兵肩負救災裝具與土工器具,有序地登上臺鐵加開專列。(記者葉軒瑜攝)官兵肩負救災裝具與土工器具,有序地登上臺鐵加開專列。(記者葉軒瑜攝)
官兵肩負救災裝具與土工器具,有序地登上臺鐵加開專列。(記者葉軒瑜攝)官兵肩負救災裝具與土工器具,有序地登上臺鐵加開專列。(記者葉軒瑜攝)
國軍與臺鐵救災分工,期以最快速度將救災兵力安全送往災區。(記者葉軒瑜攝)國軍與臺鐵救災分工,期以最快速度將救災兵力安全送往災區。(記者葉軒瑜攝)
回列表